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4页 |
1.2.1 特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 第9-11页 |
1.2.2 区域特色农业实践及其发展模式 | 第11-12页 |
1.2.3 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2.4 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12-13页 |
1.2.5 综合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可能的特色 | 第16-17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17页 |
2.4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7-19页 |
3 建德市农业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3.1 建德市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3.2 建德市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20-21页 |
3.3 建德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4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23-47页 |
4.1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 第23-37页 |
4.1.1 农业优势产业 | 第23-26页 |
4.1.2 农业特色产业 | 第26-37页 |
4.2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 第37-45页 |
4.2.1 草莓产业 | 第37-41页 |
4.2.2 莲子产业 | 第41-45页 |
4.3 启示 | 第45-47页 |
5 促进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分析:SWOT分析 | 第47-59页 |
5.1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47-52页 |
5.1.1 优势分析 | 第47-50页 |
(1)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 | 第47-48页 |
(2)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 第48-49页 |
(3)农业品牌化建设初有成效 | 第49-50页 |
(4)农产品流通现代营销体系逐步形成 | 第50页 |
5.1.2 劣势分析 | 第50-52页 |
(1)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 | 第50页 |
(2)品牌数量日益增加,管理比较混乱 | 第50-51页 |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作用不明显 | 第51页 |
(4)劳动力素质水平低,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 第51-52页 |
5.2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 第52-53页 |
5.2.1 机会分析 | 第52-53页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机遇 | 第52页 |
(2)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 | 第52页 |
(3)互联网+农业模式逐渐形成 | 第52页 |
(4)生态文明逐渐被重视 | 第52-53页 |
5.2.2 威胁分析 | 第53页 |
(1)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 第53页 |
(2)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 | 第53页 |
(3)传统消费观念逐渐摒弃,绿色有机备受青睐 | 第53页 |
(4)“两美”杭州的推进,部分产业受到冲击 | 第53页 |
5.3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策略 | 第53-59页 |
5.3.1 注重规划先行,转变发展观念 | 第54-55页 |
5.3.2 注重品牌打造,重视生态安全 | 第55-56页 |
5.3.3 注重产业化经营,突出重点扶持 | 第56-57页 |
5.3.4 注重科教兴农 ,培养农业人才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9-6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6.2 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1 建德市特色农业产业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个人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