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探矿权民事权利定性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对探矿制度批判及完善方面的研究 | 第12页 |
1.2.3 国家义务及国家所有权方面文献资料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探矿权作为民事权利性质分析 | 第14-26页 |
2.1 探矿权作为民事权性质的学术研究 | 第14-18页 |
2.1.1 现行探矿权作为民事权利属性有关学说整理 | 第14-16页 |
2.1.2 对上述学术理论的分析 | 第16-18页 |
2.2 探矿权作为民事权利性质的构成分析 | 第18-22页 |
2.2.1 探矿权的主体 | 第18-19页 |
2.2.2 探矿权的客体 | 第19-21页 |
2.2.3 探矿权的内容 | 第21-22页 |
2.3 探矿权的索源探究 | 第22-26页 |
2.3.1 探矿权作为民事权利的由来 | 第22页 |
2.3.2 国外现行的探矿制度分析 | 第22-24页 |
2.3.3 探矿权制度演变历史背景分析 | 第24-26页 |
第3章 对现行探矿权制度的批判 | 第26-35页 |
3.1 我国现行探矿权制度分析 | 第26-30页 |
3.1.1 我国目前的探矿权主体 | 第26页 |
3.1.2 探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 第26-27页 |
3.1.3 优先权制度 | 第27-29页 |
3.1.4 探矿权人有权取得矿产品所有权制度 | 第29页 |
3.1.5 探矿权人出具勘探报告制度 | 第29-30页 |
3.2 现行探矿权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30-35页 |
3.2.1 给所有权人带来的不利后果 | 第30-32页 |
3.2.2 不利于对矿业权人权利的保护 | 第32-33页 |
3.2.3 对矿产资源浪费及环境资源的损害 | 第33-35页 |
第4章 国家对矿产资源探明义务之阐明 | 第35-51页 |
4.1 国家义务是国家探矿义务的前提 | 第35-39页 |
4.1.1 国家义务来源的基本理论依据 | 第35-36页 |
4.1.2 国家义务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4.1.3 政府具有掌握公共信息并适当公开的义务 | 第37-38页 |
4.1.4 探明矿产资源信息是国家义务 | 第38-39页 |
4.2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国家探矿义务的基础 | 第39-42页 |
4.2.1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法律属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2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国家探矿义务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4.3 国家探明矿产资源是矿业权出让的前提 | 第42-44页 |
4.3.1 我国矿业权应当限定为采矿权 | 第42页 |
4.3.2 国家必须对矿产资源的真正价值进行评估 | 第42-43页 |
4.3.3 国家具有保障采矿权人交易安全的义务 | 第43-44页 |
4.4 重构国家探矿制度 | 第44-51页 |
4.4.1 重构探矿制度的宗旨 | 第44-45页 |
4.4.2 重构探矿主体制度 | 第45-48页 |
4.4.3 法律属性研究 | 第48-49页 |
4.4.4 新的探矿主体制度优点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