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氮唑类配体修饰的多酸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42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第16-17页
    1.2 多酸化学的研究热点第17-40页
        1.2.1 多酸的高核化第17-25页
        1.2.2 多酸的手性化第25-30页
        1.2.3 多酸的多维化第30-32页
        1.2.4 多酸的多孔化第32-34页
        1.2.5 多酸的缠结化第34-40页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第40-42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42-48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2页
    2.2 化合物 1-18 的制备第42-46页
    2.3 分析测试手段第46-47页
        2.3.1 元素分析第46页
        2.3.2 红外光谱第46-47页
        2.3.3 热重分析第47页
        2.3.4 单晶X-射线衍射第47页
        2.3.5 X-射线粉末衍射第47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7页
        2.3.7 荧光光谱第47页
        2.3.8 电化学分析第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Cu-吡唑/三氮唑衍生物修饰的Keggin多酸材料第48-67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Cu-bpmb配合物修饰多酸基材料第49-60页
        3.2.1 化合物 1-3 的结构第49-54页
        3.2.2 化合物 1-3 的表征第54-55页
        3.2.3 化合物 1-3 的性质研究第55-60页
    3.3 Cu-bbtz配合物修饰的多酸基材料第60-64页
        3.3.1 化合物4的结构第60-62页
        3.3.2 化合物4的表征第62-63页
        3.3.3 化合物4的性质研究第63-64页
    3.4 讨论第64-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过渡金属-咪唑衍生物修饰Dawson多酸材料第67-89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ZN和Cu/bimb配合物修饰的Dawso N型多酸基材料第68-77页
        4.2.1 化合物5和 6 的结构第68-71页
        4.2.2 化合物5和 6 的表征第71-72页
        4.2.3 化合物5和 6 的性质研究第72-77页
    4.3 NI和Co/bimb配合物修饰的Dawson型多酸基材料第77-86页
        4.3.1 化合物7和 8 的结构第77-81页
        4.3.2 化合物7和 8 的表征第81页
        4.3.3 化合物7和 8 的性质研究第81-86页
    4.4 讨论第86-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过渡金属-咪唑衍生物修饰的Keggin多酸材料第89-113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过渡金属的配位方式对多酸基材料结构的影响第90-100页
        5.2.1 化合物 9-12 的结构第90-95页
        5.2.2 化合物 9-12 的表征第95-97页
        5.2.3 化合物 9-12 的性质研究第97-100页
    5.3 不同的Keggin型多酸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100-110页
        5.3.1 化合物 13-16 的结构第100-104页
        5.3.2 化合物 13-16 的表征第104-105页
        5.3.3 化合物 13-16 的性质研究第105-110页
    5.4 讨论第110-111页
    5.5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刚性咪唑类配体构筑的缠结结构的多酸材料的研究第113-132页
    6.1 引言第113-114页
    6.2 具有插指结构的多酸基材料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第114-121页
        6.2.1 化合物17的结构第114-117页
        6.2.2 化合物17的表征第117-118页
        6.2.3 化合物17的性质研究第118-121页
    6.3 具有自穿结构的多酸基材料的结构及性质研究第121-130页
        6.3.1 化合物18的结构第121-125页
        6.3.2 化合物18的表征第125-127页
        6.3.3 化合物18的性质研究第127-130页
    6.4 讨论第130-131页
    6.5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4页
创新点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香料内源性风险物质识别研究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梯度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