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光催化概述 | 第10-12页 | 
|         1.1.1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0-11页 | 
|         1.1.2 光催化效率的评价 | 第11页 | 
|         1.1.3 光催化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     1.2 可见光光催化剂概述 | 第12-15页 | 
|         1.2.1 传统宽禁带的光催化剂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2.1.1 掺杂法改性 | 第13页 | 
|             1.2.1.2 光敏化法改性 | 第13页 | 
|             1.2.1.3 宽禁带半导体的复合改性 | 第13页 | 
|         1.2.2 新型可见光光催化剂的研究 | 第13-15页 | 
|             1.2.2.1 复合氧化物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1.2.2.2 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14-15页 | 
|     1.3 提高可见光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15-18页 | 
|         1.3.1 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 第15页 | 
|         1.3.2 催化剂结构设计 | 第15-16页 | 
|         1.3.3 催化剂表面的改性 | 第16页 | 
|         1.3.4 光电催化 | 第16-18页 | 
|             1.3.4.1 光电催化概念 | 第16-17页 | 
|             1.3.4.2 光电催化的原理 | 第17-18页 | 
|             1.3.4.3 光电化学应用的优点 | 第18页 |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8页 |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多孔BiVO_4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20-39页 | 
|     2.1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         2.1.1 试剂、材料、仪器 | 第20-21页 |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2.1.3 实验样品的表征 | 第23-24页 | 
|         2.1.4 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24-25页 | 
|         2.1.5 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25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         2.2.1 多孔BiVO_4薄膜的表征 | 第25-33页 | 
|             2.2.1.1 对晶型的影响和分析 | 第26页 | 
|             2.2.1.2 对形貌的影响与分析—SEM表征 | 第26-29页 | 
|             2.2.1.3 对吸光度的影响和分析——DRS | 第29-30页 | 
|             2.2.1.4 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和分析 | 第30-32页 | 
|             2.2.1.5 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第32-33页 | 
|         2.2.2 多孔BiVO_4薄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 | 第33-37页 | 
|             2.2.2.1 亚甲基蓝波长的选择及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             2.2.2.2 BiVO_4膜与多孔BiVO_4膜的光催化、光电催化效果的比较 | 第34-37页 | 
|         2.2.3 多孔BiVO_4膜对苯酚的降解 | 第37-38页 | 
|     2.3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担载Ag的多孔BiVO_4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39-50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3.1.1 实验试剂、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3.1.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         3.1.3 样品的表征 | 第40-41页 | 
|         3.1.4 降解苯酚实验 | 第41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         3.2.1 光还原法制备的多孔AG/BiVO_4膜的表征 | 第41-46页 | 
|             3.2.1.1 对形貌的影响与分析—SEM表征 | 第41-42页 | 
|             3.2.1.2 对晶型的分析—XRD分析 | 第42-43页 | 
|             3.2.1.3 对吸光度的影响和分析——DRS分析 | 第43页 | 
|             3.2.1.4 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分析 | 第43-44页 | 
|             3.2.1.5 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和分析 | 第44-46页 | 
|         3.2.3 担载Ag的BiVO_4膜光电催化降解苯酚 | 第46-49页 | 
|     3.3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4.1 结论 | 第50-51页 | 
|     4.2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