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经验方法 | 第9-11页 |
1.2.2 理论方法 | 第11-13页 |
1.2.3 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13-14页 |
1.2.4 盾构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盾构隧道施工三维有限元模拟以及相关理论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有限元基本理论介绍 | 第18-25页 |
2.2.1 有限元法计算基本步骤 | 第18-19页 |
2.2.2 弹塑性增量问题的有限元理论 | 第19-20页 |
2.2.3 ABAQUS 有限元计算理论简介 | 第20-23页 |
2.2.4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23-25页 |
2.3 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机理 | 第25-28页 |
2.3.1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机理 | 第25-27页 |
2.3.2 盾构隧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机理 | 第27-28页 |
2.3.3 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 | 第28页 |
2.4 盾构施工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介绍 | 第28-32页 |
2.4.1 盾构隧道施工有限元模拟的主要步骤 | 第28页 |
2.4.2 等代层的模拟 | 第28-29页 |
2.4.3 壁后注浆的模拟 | 第29-30页 |
2.4.4 开挖面支护力模拟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盾构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3-4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3-34页 |
3.2 计算参数 | 第34-35页 |
3.2.1 砌体结构房屋的参数 | 第34页 |
3.2.2 土体参数 | 第34-35页 |
3.2.3 盾构机和管片的参数 | 第35页 |
3.3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3.3.1 模型假设 | 第35页 |
3.3.2 模型边界条件及尺寸 | 第35-36页 |
3.4 建筑物变形控制指标的选择 | 第36-38页 |
3.5 三维模拟结果分析 | 第38-47页 |
3.5.1 三维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3.5.2 建筑物沉降差分析 | 第40-42页 |
3.5.3 建筑物基础位置对应的地表横向沉降曲线 | 第42-43页 |
3.5.4 建筑物各楼层沉降值对比 | 第43-44页 |
3.5.5 不同开挖步中建筑物沉降曲线 | 第44-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77页 |
4.1 建筑物与隧道相对位置不同时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48-59页 |
4.1.1 数值模型建模分析 | 第48-50页 |
4.1.2 对建筑物屋顶和基础水平位移差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3 对建筑物最大局部沉降差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4 对地表横向沉降曲线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5 建筑物位于隧道正上方时的沉降曲线分析 | 第54-58页 |
4.1.6 建筑物轴线与隧道轴线平行时的沉降曲线分析 | 第58-59页 |
4.2 施工扰动范围对建筑物和地表位移的影响 | 第59-63页 |
4.2.1 等代层厚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2 注浆填充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 开挖面支护力的影响 | 第63-69页 |
4.3.1 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2 对建筑物沉降差的影响 | 第67-69页 |
4.4 开挖步长的影响 | 第69-72页 |
4.4.1 对建筑物沉降差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2 对建筑物和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70-72页 |
4.5 建筑物长高比的影响 | 第72-76页 |
4.5.1 对局部沉降差的影响 | 第72页 |
4.5.2 对沉降值的影响 | 第72-74页 |
4.5.3 对向隧道内的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