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产业转移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一、引言第8-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8页
 (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三)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0-12页
  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0-11页
  2.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1-12页
二、相关理论概述第12-19页
 (一)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理论概述第12-16页
  1.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第12-13页
  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第13-14页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第14页
  4.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第14-15页
  5.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转移第15-16页
 (二)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概述第16-19页
  1. 产业转移概述第16-17页
  2. 产业转移的动因第17-18页
  3. 产业转移的基础第18-19页
三、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9-34页
 (一)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和效应分析第19-24页
  1.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动因第19-21页
  2. 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经济效应分析第21-24页
 (二)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剖析第24-30页
  1. 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本态势第24-26页
  2.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第26-27页
  3.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第27-28页
  4. 生产性服务业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第28页
  5.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快于农村第28-29页
  6. 地区发展不平衡第29-30页
 (三) 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障碍第30-34页
  1.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第30-31页
  2.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处于从属地位第31-32页
  3. 安徽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32页
  4.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第32-34页
四、生产性服务业对安徽制造业影响的计量分析第34-39页
 (一) 制造业产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第34-35页
  1.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产业转移第34页
  2. 制造业产业转移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第34-35页
 (二) 计量模型的建立第35-39页
  1. 选择相应变量第35-36页
  2. 模型和数据第36-37页
  3. 结果输出和分析第37-39页
五、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9-49页
 (一) 基于计量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对策第39-44页
  1. 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第39-40页
  2. 加速金融服务业崛起第40-41页
  3. 推动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第41-42页
  4. 提升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第42-44页
  5. 拉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第44页
 (二) 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对策第44-49页
  1. 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第45页
  2. 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第45-46页
  3.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第46-47页
  4. 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第47页
  5. 承接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第47-48页
  6. 因地制宜的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分析
下一篇:安徽省信息产业经济贡献评价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