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1.2.1 理论意义第18-19页
        1.2.2 现实意义第19页
    1.3 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1.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第20-22页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第22-24页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4-37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24-31页
        2.1.1 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因素第24-26页
        2.1.2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决定因素第26-29页
        2.1.3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第29-31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31-37页
        2.2.1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形式和路径第31-33页
        2.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效应第33-35页
        2.2.3 “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35-37页
第3章 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理论第37-51页
    3.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第37-40页
        3.1.1 不完全竞争理论第37-38页
        3.1.2 内部化理论第38-39页
        3.1.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国际生产理论第39页
        3.1.4 国际生产折衷范式第39-40页
    3.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第40-43页
        3.2.1 小规模跨国企业理论第40-41页
        3.2.2 适应性技术优势理论第41-42页
        3.2.3 技术积累理论第42页
        3.2.4 投资发展路径理论第42-43页
    3.3 中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第43-47页
        3.3.1 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理论第44-45页
        3.3.2 中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类型第45-46页
        3.3.3 中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特点第46-47页
    3.4 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第47-51页
        3.4.1 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投资效应理论模型第47-48页
        3.4.2 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第48-49页
        3.4.3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模型第49-51页
第4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区域现状第51-64页
    4.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演进第51-54页
        4.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第51-52页
        4.1.2 “一带一路”倡议下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势第52-54页
    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现状第54-58页
        4.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和增速第54-55页
        4.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布与行业分布第55-57页
        4.2.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地区)分布第57-58页
    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成因第58-64页
        4.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发展总体态势第58-60页
        4.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第60-64页
第5章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第64-75页
    5.1 模型设定与计量方法第64-67页
        5.1.1 模型设定第64-65页
        5.1.2 计量分析方法第65-66页
        5.1.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66-67页
    5.2 实证分析第67-72页
        5.2.1 全国样本的时间序列计量分析第67-70页
        5.2.2 四大区域样本的计量分析第70-72页
    5.3 计量结果分析第72-74页
        5.3.1 全国样本的计量结果分析第72-73页
        5.3.2 四大区域样本计量结果讨论第73-74页
    5.4 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技术溢出效应第75-88页
    6.1 理论基础第75-77页
        6.1.1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途径第75-76页
        6.1.2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76-77页
    6.2 模型设定第77-79页
        6.2.1 科尔—海普曼技术溢出模型第77-78页
        6.2.2 利琛伯格—波特斯伯格技术溢出模型第78页
        6.2.3 基准实证模型设定第78-79页
    6.3 变量与数据第79-81页
        6.3.1 变量选取第79-80页
        6.3.2 数据来源第80-81页
    6.4 回归分析第81-86页
        6.4.1 全国样本回归结果分析第81-82页
        6.4.2 四大区域样本回归结果分析第82-86页
    6.5 小结第86-88页
第7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第88-97页
    7.1 理论模型第88-90页
        7.1.1 内生增长理论与增长核算模型第88-89页
        7.1.2 计量模型设定第89-90页
    7.2 数据与方法第90-91页
        7.2.1 样本数据第90页
        7.2.2 分析方法第90-91页
    7.3. 实证结果分析第91-96页
        7.3.1 单位根检验结果分析第91-92页
        7.3.2 协整检验分析第92-93页
        7.3.3 回归分析第93-96页
    7.4 小结第96-97页
第8章 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及影响的比较与借鉴第97-111页
    8.1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影响第97-100页
        8.1.1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概况第97-98页
        8.1.2 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第98-99页
        8.1.3 “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第99-100页
    8.2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影响第100-102页
        8.2.1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第100-101页
        8.2.2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分析第101-102页
    8.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及影响第102-106页
        8.3.1 非洲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影响第102-103页
        8.3.2 亚洲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影响第103-105页
        8.3.3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第105-106页
    8.4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与借鉴第106-111页
        8.4.1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06-108页
        8.4.2 数字经济时代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第108-111页
第9章 促进我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11-121页
    9.1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协调发展第111-115页
        9.1.1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推进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第111-113页
        9.1.2 提高西部区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第113-114页
        9.1.3 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第114-115页
    9.2 努力建设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金融支撑体系第115-117页
        9.2.1 发展多元化多功能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第115-116页
        9.2.2 推进区域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第116-117页
    9.3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第117-121页
        9.3.1 规避政治风险的对策建议第118页
        9.3.2 防范经济风险的对策建议第118-119页
        9.3.3 防范经营与技术风险的对策建议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治理视阈下的利益共同体研究
下一篇: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