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12页 |
1.4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6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多元文化及中国写实油画发展概述 | 第16-28页 |
2.1 多元文化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多元文化的含义 | 第16-18页 |
2.1.2 多元文化交融的表现 | 第18页 |
2.2 中国写实油画发展概述 | 第18-25页 |
2.2.1 中国写实油画的引入 | 第18-20页 |
2.2.2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 | 第20-21页 |
2.2.3 改革开放后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2.3 中国写实油画的文化取向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写实油画绘画题材分析 | 第28-46页 |
3.1 西方油画绘画题材的启示 | 第28-30页 |
3.2 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写实油画绘画题材中的体现 | 第30-34页 |
3.2.1 对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挖掘与再现 | 第30-32页 |
3.2.2 历史题材的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分析 | 第32-34页 |
3.3 乡土文化在中国写实油画绘画题材中的体现 | 第34-36页 |
3.3.1 对乡土文化的艺术再现 | 第34-35页 |
3.3.2 乡土题材的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分析 | 第35-36页 |
3.4 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写实油画绘画题材中的体现 | 第36-42页 |
3.4.1 以少数民族生活为背景 | 第36-38页 |
3.4.2 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分析 | 第38-42页 |
3.5 社会阶层文化在中国写实油画绘画题材的体现 | 第42-45页 |
3.5.1 对时代变迁中小人物的命运关注 | 第42-43页 |
3.5.2 农民工题材的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分析 | 第43-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写实油画绘画语言分析 | 第46-62页 |
4.1 西方绘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 第46-55页 |
4.1.1 西方绘画构图方式的沿袭 | 第46-50页 |
4.1.2 西方绘画中色彩运用方式的汲取 | 第50-53页 |
4.1.3 对西方写实油画技法的探索 | 第53-55页 |
4.2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对中国写实油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 第55-58页 |
4.2.1 中国美学构图章法的运用 | 第55-56页 |
4.2.2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色彩观念的融合 | 第56-58页 |
4.3 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中国写实油画绘画语言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1 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 | 第58-59页 |
4.3.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写实油画的价值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62-72页 |
5.1 中国写实油画的价值分析 | 第62-69页 |
5.1.1 审美价值 | 第62-64页 |
5.1.2 人文价值 | 第64-66页 |
5.1.3 经济价值 | 第66-69页 |
5.2 中国写实油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69-71页 |
5.2.1 科技进步与油画的忧患意识 | 第69-70页 |
5.2.2 扬长避短推进中国写实油画新发展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写实油画创作与实践 | 第72-78页 |
6.1 创作题材来源 | 第72页 |
6.2 创作实践过程 | 第72-76页 |
6.3 创作作品展示 | 第76-78页 |
7 结论 | 第78-8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8-79页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