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光伏微型逆变器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逆变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逆变器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逆变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带有蓄电池充放电功能的微型逆变器的介绍 | 第12-13页 |
1.3.1 微型逆变器的工作模式简介 | 第12-13页 |
1.3.2 微型逆变器的控制方式 | 第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微型逆变器的拓扑分析 | 第15-23页 |
2.1 反激电路 | 第15-17页 |
2.1.1 单向反激电路 | 第15-16页 |
2.1.2 双向反激电路 | 第16-17页 |
2.2 DC-AC电路 | 第17-19页 |
2.2.1 全桥逆变电路 | 第17-18页 |
2.2.2 双向DC-AC电路 | 第18-19页 |
2.3 DC-DC电路 | 第19-22页 |
2.3.1 降压斩波电路(Buck变换器) | 第19-20页 |
2.3.2 升压斩波电路(Boost变换器) | 第20-21页 |
2.3.3 双向DC-DC电路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传统微型逆变器工作模式分析 | 第23-36页 |
3.1 传统微型逆变器的离网工作模式 | 第23-28页 |
3.1.1 离网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3.1.2 离网模式下反激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24-26页 |
3.1.3 离网模式下的控制器设计 | 第26-27页 |
3.1.4 离网模式下的仿真 | 第27-28页 |
3.2 传统微型逆变器的并网工作模式 | 第28-35页 |
3.2.1 并网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3.2.2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 第29-30页 |
3.2.3 并网模式下反激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0-32页 |
3.2.4 并网模式下的控制器设计 | 第32-33页 |
3.2.5 自适应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分析 | 第33-34页 |
3.2.6 并网模式下的仿真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改进后的微型逆变器工作模式分析 | 第36-51页 |
4.1 双向DC-DC电路建模 | 第37-40页 |
4.1.1 降压斩波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7-38页 |
4.1.2 升压斩波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8-40页 |
4.2 改进后的微型逆变器的离网工作模式 | 第40-45页 |
4.2.1 离网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4.2.2 离网模式下的控制器设计 | 第41-42页 |
4.2.3 离网模式下的仿真 | 第42-45页 |
4.3 改进后的微型逆变器的并网工作模式 | 第45-50页 |
4.3.1 并网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 第45-46页 |
4.3.2 并网模式下的控制器设计 | 第46-47页 |
4.3.3 并网模式下的仿真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拓扑优化计算 | 第51-65页 |
5.1 系统主功率板硬件参数设计 | 第51-57页 |
5.1.1 高频主变压器的设计 | 第51-55页 |
5.1.2 主功率管MOSFET选型 | 第55-56页 |
5.1.3 副边整流二极管选型 | 第56页 |
5.1.4 全桥逆变开关管IGBT选型 | 第56-57页 |
5.1.5 输入解耦电容选择 | 第57页 |
5.2 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损耗分析和拓扑优化 | 第57-64页 |
5.2.1 损耗分析 | 第57-59页 |
5.2.2 损耗模型以及损耗最优方案选择 | 第59-62页 |
5.2.3 实验及分析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 | 第65-70页 |
6.1 实验平台与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6.2 双向微型逆变器离网模式实验 | 第66-67页 |
6.3 双向微型逆变器并网模式实验 | 第67-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总结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发表期刊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