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4-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 2 沁水盆地南部地质背景 | 第25-34页 |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25-30页 |
| 2.2 研究区煤储层特征 | 第30-34页 |
| 3 高阶煤储层孔裂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连续性过程的制约 | 第34-50页 |
| 3.1 煤储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 | 第34-41页 |
| 3.2 煤储层裂隙结构发育特征 | 第41-44页 |
| 3.3 煤层复杂孔裂隙结构网络 | 第44-46页 |
| 3.4 煤层孔裂隙结构网络对流体连续性过程的制约 | 第46-4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4 高阶煤储层CO_2-ECBM流体连续性过程实验模拟 | 第50-70页 |
| 4.1 实验模拟方法 | 第50-52页 |
| 4.2 煤体渗透性测试 | 第52-57页 |
| 4.3 吸附/解吸—体积应变测试 | 第57-63页 |
| 4.4 CO_2注入驱替N2过程实验模拟 | 第63-67页 |
| 4.5 煤储层CO_2注入与CH_4产出流体动态特征 | 第67-6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5 高阶煤储层CO_2-ECBM流体连续性过程的控制机理探讨 | 第70-76页 |
| 5.1 流体连续性过程的控制因素 | 第70-72页 |
| 5.2 煤储层CO_2注入与CH_4产出连续性作用机理 | 第72-7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 | 第76-78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 附录 | 第87-94页 |
| 作者简历 | 第94-9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