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苏皖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比较研究 | 第15-25页 |
2.1 数据的来源及参数说明 | 第15-16页 |
2.1.1 数据来源说明 | 第15页 |
2.1.2 相关参数说明 | 第15-16页 |
2.2 苏皖两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账户核算对象和计算模型 | 第16-18页 |
2.2.1 苏皖两省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账户划分 | 第16页 |
2.2.2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 第16-18页 |
2.3 苏皖两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18-25页 |
2.3.1 苏皖两省水资源各账户生态足迹的动态对比分析 | 第18-24页 |
2.3.2 苏皖两省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动态趋势总体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苏皖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 第25-32页 |
3.1 苏皖两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和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3.1.1 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盈余模型 | 第25页 |
3.1.2 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3.2 苏皖两省人均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第27-28页 |
3.2.1 人均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数 | 第27页 |
3.2.2 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3.3 苏皖两省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3.3.1 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 | 第28-29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4 苏皖两省水资源生态协调系数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3.4.1 水资生态协调系数 | 第30-31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苏皖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32-36页 |
4.1 通径分析的介绍 | 第32页 |
4.2 通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4.3 通径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6-3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5.2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