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兼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8页 |
| ·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 第11-12页 |
| ·困惑与思索的抉择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立论基础 | 第14-17页 |
| ·种生命及类生命认识 | 第14-15页 |
| ·教育社会学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 ·“生命”的追根溯源 | 第18-24页 |
| ·我国教育中的“生命”轨迹 | 第18-20页 |
| ·西方教育中的“生命”轨迹 | 第20-24页 |
| ·“生命”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 ·我国学者中的“生命”论点 | 第24-27页 |
| ·西方学者中的“生命”论点 | 第27-29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9-3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30页 |
| ·比较法 | 第30页 |
| ·访谈法 | 第30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0-96页 |
| ·“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依据 | 第31-44页 |
| ·生命本质的诠释 | 第31-35页 |
| ·体育课程的负载 | 第35-40页 |
| ·人的发展的愿景 | 第40-44页 |
| ·“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类型 | 第44-67页 |
| ·冒险类生命教育 | 第44-51页 |
| ·运动类生命教育 | 第51-57页 |
| ·健身类生命教育 | 第57-62页 |
| ·整合类生命教育 | 第62-67页 |
| ·“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性质 | 第67-83页 |
| ·生命观的社会性 | 第67-75页 |
| ·生命观的教育性 | 第75-78页 |
| ·生命观的文化性 | 第78-83页 |
| ·“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启迪 | 第83-96页 |
| ·社会形态束缚说 | 第83-87页 |
| ·教育目的颠倒说 | 第87-91页 |
| ·文化价值扭曲说 | 第91-96页 |
| 5 结论 | 第96-98页 |
| 6 致谢 | 第98-99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 8 附录 | 第107-126页 |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