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剧的互文性研究--以《万万没想到》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关于网络自制剧的研究 | 第11-14页 |
(二)关于互文性的研究 | 第14-17页 |
(三)网络自制剧的互文性研究 | 第17-18页 |
三、“互文性”理论阐释 | 第18-20页 |
四、论文框架、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网络自制剧概述 | 第22-32页 |
一、网络自制剧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24页 |
(一)概念 | 第22-23页 |
(二)特征 | 第23-24页 |
二、网络自制剧的诞生背景 | 第24-28页 |
(一)互联网普及与移动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第24-25页 |
(二)UGC内容奠定发展基础 | 第25页 |
(三)政策规制的连锁反应 | 第25-27页 |
(四)版权价格飞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 第27页 |
(五)视频网站长远发展与差异化竞争的需要 | 第27-28页 |
三、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沿革 | 第28-32页 |
(一)萌芽期(2000-2007 年) | 第29页 |
(二)探索期(2008-2013 年) | 第29-30页 |
(三)发展期(2014 年至今)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网络自制剧《万万没想到》概况 | 第32-41页 |
一、《万万没想到》概述 | 第32-35页 |
(一)内容简介 | 第32-33页 |
(二)剧集特点 | 第33-35页 |
二、《万万没想到》文本生产的多元语境 | 第35-41页 |
(一)商业经济利益的内在驱使 | 第35-36页 |
(二)文化产业繁荣下的“文本海洋” | 第36-37页 |
(三)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凸显 | 第37-38页 |
(四)传统媒体建构的集体记忆 | 第38-39页 |
(五)“媒介即讯息”:新媒体引发的内容变革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万万没想到》的互文性解读 | 第41-57页 |
一、形式互文本 | 第41-47页 |
(一)体裁类型:借鉴经典大众文本体裁 | 第41-45页 |
(二)风格模式:吸收融合形成的独特性 | 第45-47页 |
二、内容互文本 | 第47-52页 |
(一)影像画面:相似性文本的再创造 | 第47-50页 |
(二)语言台词:流行与怀旧并存 | 第50-51页 |
(三)声音符号:善用相关音乐和音效 | 第51-52页 |
三、互文性手法 | 第52-57页 |
(一)引用:以暗引为主 | 第53页 |
(二)戏仿:降维式的讽刺 | 第53-55页 |
(三)拼贴:文本秩序的破坏与重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网络自制剧互文性实践的问题及建议 | 第57-65页 |
一、互文性实践的问题 | 第57-61页 |
(一)受众漏读制约传播效果 | 第57-58页 |
(二)商业化下的“娱乐至死” | 第58-59页 |
(三)内容侵权风险显现 | 第59-61页 |
二、针对性建议 | 第61-65页 |
(一)准确定位,在互动中改善体验 | 第61-63页 |
(二)为内容服务:根植现实,理性使用互文性 | 第63-64页 |
(三)提高法律意识,合理规避侵权风险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