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两客一危”低质人脸检测及其在车辆管理平台上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6-17页
        1.1.1 课题背景第16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1.2.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2.2 研究主要内容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人脸检测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现状第21页
        1.3.3 车辆智能监控系统的现状第21-22页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第22-24页
第二章 图像预处理第24-36页
    2.1 乘客人脸数据库的特点第24-25页
    2.2 去除噪声第25-29页
        2.2.1 双边滤波器第26页
        2.2.2 中值滤波第26页
        2.2.3 NLM去除噪声第26-27页
        2.2.4 小结第27-29页
    2.3 基于Retinex的图像增强第29-36页
        2.3.1 Retinex理论简介第29-30页
        2.3.2 单尺度Retinex算法(SSR)第30-31页
        2.3.3 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第31-32页
        2.3.4 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CR)第32页
        2.3.5 小结第32-36页
第三章 低质监控图像的人脸检测第36-60页
    3.1 基于二阶高斯混合肤色模型的人脸粗检测第36-42页
        3.1.1 基于H-SV和C'bC'r的二阶高斯混合肤色模型第37-40页
        3.1.2 基于混合肤色模型的人脸粗检测第40-42页
    3.2 基于Haar-Like L型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第42-53页
        3.2.1 传统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第42-44页
        3.2.2 改进的Haar-Like L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第44-49页
        3.2.3 实验结果第49-53页
    3.3 基于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人脸检测第53-58页
        3.3.1 基于MTCNN的人脸检测原理第54-56页
        3.3.2 TensorFlow简介第56-57页
        3.3.3 实验结果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两客一危”车辆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第60-80页
    4.1 需求分析第60-61页
        4.1.1 背景需求第60页
        4.1.2 用户需求第60-61页
    4.2 系统总体架构第61-62页
    4.3 具体的软件开发环境第62页
    4.4 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第62-68页
        4.4.1 登录模块第63-64页
        4.4.2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第64页
        4.4.3 系统管理模块第64页
        4.4.4 权限管理模块第64-67页
        4.4.5 地图管理模块第67页
        4.4.6 统计报表模块第67页
        4.4.7 车载监控模块第67-68页
    4.5 数据库系统设计第68-71页
        4.5.1 用户与组织结构的表设计第68-70页
        4.5.2 角色分析及表设计第70-71页
    4.6 数据库优化第71-76页
        4.6.1 实现方法第72-75页
        4.6.2 实验结果第75-76页
    4.7 平台上线第76-77页
    4.8 平台测试结果第77-78页
    4.9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80-81页
    5.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基带处理的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图像分割部分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