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齿型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仪研发现状 | 第14-15页 |
| 1.2.2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3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仪研发 | 第21-27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仪研发 | 第21-24页 |
| 2.2.1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仪设计思路及其结构 | 第21-24页 |
| 2.2.2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仪特点 | 第24页 |
| 2.3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岩体模型结构面的直剪试验 | 第27-50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岩体模型结构面相似材料 | 第27-28页 |
| 3.2.1 试样要求 | 第27页 |
| 3.2.2 相似原理及结构面选择原则 | 第27-28页 |
| 3.2.3 相似材料的选择 | 第28页 |
| 3.3 法向应力取值 | 第28-30页 |
| 3.3.1 单轴压缩试样制作 | 第29页 |
| 3.3.2 单轴压缩试验过程 | 第29-30页 |
| 3.3.3 单轴压缩试验结果 | 第30页 |
| 3.4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样制作 | 第30-33页 |
| 3.5 直剪试验结果 | 第33-49页 |
| 3.5.1 破坏模式 | 第33-36页 |
| 3.5.2 剪应力与剪位移关系 | 第36-42页 |
| 3.5.3 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关系 | 第42-44页 |
| 3.5.4 峰值抗剪强度与锯齿高度关系 | 第44-45页 |
| 3.5.5 峰值抗剪强度与锯齿面积关系 | 第45-47页 |
| 3.5.6 峰值摩擦角与法向应力关系 | 第47-4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 | 第50-77页 |
| 4.1 引言 | 第50页 |
| 4.2 颗粒流模型基本原理 | 第50-54页 |
| 4.2.1 颗粒流程序简介 | 第50页 |
| 4.2.2 颗粒流方法的接触本构模型 | 第50-53页 |
| 4.2.3 颗粒流模型求解原理 | 第53-54页 |
| 4.3 岩体结构面颗粒流计算参数确定 | 第54-58页 |
| 4.3.1 岩体结构面颗粒流计算参数确定方法 | 第54-56页 |
| 4.3.2 岩体结构面颗粒流计算参数确定 | 第56-58页 |
| 4.4 岩体结构面颗粒流直剪试验数值模拟 | 第58-60页 |
| 4.4.1 岩体结构面的表面形态 | 第58-59页 |
| 4.4.2 直剪试验数值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 4.5 直剪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60-74页 |
| 4.5.1 破坏模式 | 第60-63页 |
| 4.5.2 剪应力与剪位移关系 | 第63-69页 |
| 4.5.3 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关系 | 第69-71页 |
| 4.5.4 峰值抗剪强度与锯齿高度关系 | 第71-72页 |
| 4.5.5 峰值抗剪强度与锯齿面积关系 | 第72-74页 |
| 4.6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