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序模式表示原理的多维混合数据可视分析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多维混合数据可视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粒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偏序模式表示理论基础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4-34页 |
2.2.1 序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2 粒计算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2.3 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2.3 连续值属性特征化 | 第34-36页 |
2.4 信息表中对象的模式及其性质 | 第36-38页 |
2.5 覆盖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基于属性关联结构的可视分析 | 第41-62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属性关联结构的定义 | 第41-44页 |
3.2.1 层次化认知机理模型 | 第41-42页 |
3.2.2 粒化与粒结构 | 第42-44页 |
3.3 属性关联结构的生成原理 | 第44-48页 |
3.4 属性关联结构的生成算法及可视化 | 第48-56页 |
3.4.1 计算机生成算法 | 第48-52页 |
3.4.2 与现有结构的比较 | 第52-53页 |
3.4.3 结构可视化 | 第53-56页 |
3.5 关联结构中的模式表示及属性度量方法 | 第56-61页 |
3.5.1 对象模式的可视化表示形式 | 第56-58页 |
3.5.2 基于属性关联结构的属性度量方法 | 第58-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属性偏序结构的可视分析 | 第62-88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属性偏序结构的定义 | 第62-65页 |
4.2.1 认知机理模型 | 第62-64页 |
4.2.2 属性偏序结构 | 第64-65页 |
4.3 属性偏序结构的生成原理 | 第65-70页 |
4.3.1 G-C属性偏序结构 | 第67-68页 |
4.3.2 L-O属性偏序结构 | 第68-70页 |
4.4 属性偏序结构生成算法 | 第70-82页 |
4.4.1 G-C属性偏序结构生成算法 | 第70-73页 |
4.4.2 L-O属性偏序结构生成算法 | 第73-76页 |
4.4.3 实例说明 | 第76-81页 |
4.4.4 属性偏序结构准则比较 | 第81-82页 |
4.5 结构的可视化方法 | 第82-8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对象模式的化简与完备化 | 第88-100页 |
5.1 引言 | 第88页 |
5.2 基于特征属性的模式化简 | 第88-94页 |
5.2.1 模式化简的原理 | 第88-92页 |
5.2.2 模式化简的计算机算法 | 第92-94页 |
5.3 基于形式概念计算的模式完备化 | 第94-97页 |
5.3.1 模式集合完备化方案 | 第94-95页 |
5.3.2 模式与形式概念间的转换 | 第95-96页 |
5.3.3 模式完备化算法 | 第96-97页 |
5.4 模式化简和模式完备化数据实验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多维混合数据可视分析数据实验 | 第100-116页 |
6.1 引言 | 第100页 |
6.2 总体解决方案设计 | 第100-101页 |
6.3 数据可视分析实例 | 第101-115页 |
6.3.1 属性关联结构应用实例 | 第101-104页 |
6.3.2 G-C属性偏序结构应用实例 | 第104-106页 |
6.3.3 L-O属性偏序结构应用实例 | 第106-111页 |
6.3.4 模式化简方法应用实例 | 第111-113页 |
6.3.5 模式完备化方法应用实例 | 第113-11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