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1 关于风险偏好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1 风险偏好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风险偏好的分类 | 第19页 |
2.1.3 风险偏好特点 | 第19-20页 |
2.1.4 风险偏好与农户生产决策 | 第20-21页 |
2.2 关于信贷配给的研究 | 第21-25页 |
2.2.1 信贷配给定义 | 第21页 |
2.2.2 农户信贷配给的分类与测度 | 第21-23页 |
2.2.3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现状 | 第23页 |
2.2.4 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5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信贷配给识别与研究假设 | 第26-33页 |
3.1 信贷配给识别与风险偏好测度 | 第26-28页 |
3.1.1 信贷配给的识别 | 第26-27页 |
3.1.2 风险偏好的测度 | 第27-28页 |
3.2 研究假设及理论分析 | 第28-33页 |
3.2.1 风险偏好与实际供给信贷配给 | 第28-30页 |
3.2.2 风险偏好与实际需求信贷配给 | 第30-31页 |
3.2.3 风险偏好与名义信贷配给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样本概况及统计描述 | 第33-41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4.1.1 样本分布 | 第33-34页 |
4.1.2 主要调查内容 | 第34页 |
4.2 样本基本状况 | 第34-38页 |
4.2.1 样本农户基本经济状况 | 第34-36页 |
4.2.2 农户贷款需求与实际信贷特征 | 第36-38页 |
4.2.3 无贷款户没有申请贷款原因分析 | 第38页 |
4.3 样本统计性描述 | 第38-41页 |
4.3.1 农户风险偏好程度情况 | 第38-39页 |
4.3.2 农户信贷配给现状 | 第39-40页 |
4.3.3 风险偏好与各类信贷配给情况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1-54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5.2 变量的选取 | 第42-44页 |
5.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4-54页 |
5.3.1 风险偏好对实际供给信贷配给效果的影响 | 第44-48页 |
5.3.2 风险偏好对实际需求型信贷配给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5.3.3 风险偏好对名义信贷配给效果的影响 | 第51-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6.2.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 第54-55页 |
6.2.2 扩大农户抵押担保范围,提高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性 | 第55页 |
6.2.3 加大宣传力度,简化贷款流程,推广信用贷款 | 第55-56页 |
6.2.4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