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特征分析与价值评价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2.2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目的第17页
        1.3.3 研究意义第17页
    1.4 与本课题相关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7-23页
        1.4.1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建筑第17-20页
        1.4.2 国内外建筑遗产价值体系第20-22页
        1.4.3 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苏大天赐庄校区历史与现状第25-44页
    2.1 苏州大学历史沿革第25-29页
        2.1.1 “东吴大学”时期(1900—1952)第25-27页
        2.1.2 “江苏师范学院”时期(1952—1982)第27-28页
        2.1.3 “苏州大学”时期(1982—至今)第28-29页
    2.2 苏大天赐庄校区建设历程第29-34页
        2.2.1 格局初定时期(1900—1937)第29-30页
        2.2.2 建设停顿时期(1937—1952)第30-31页
        2.2.3 建设平缓时期(1952—1982)第31-32页
        2.2.4 建设发展时期(1982—至今)第32-34页
    2.3 苏大天赐庄校区现状分析第34-43页
        2.3.1 功能布局第34页
        2.3.2 建筑现状第34-38页
        2.3.3 道路交通第38-39页
        2.3.4 环境现状第39-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苏大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特征分析第44-68页
    3.1 历史建筑群概况第44-46页
    3.2 历史建筑空间特征分析第46-54页
        3.2.1 平面布局分析第46-51页
        3.2.2 内部空间特征第51-54页
    3.3 历史建筑立面及局部特征分析第54-61页
        3.3.1 立面总体特征第54-56页
        3.3.2 墙身工艺特征第56-58页
        3.3.3 立面门窗特征第58-60页
        3.3.4 装饰艺术特征第60-61页
    3.4 历史建筑群与周边环境关系第61-67页
        3.4.1 院落空间的组合第61-64页
        3.4.2 空间轴线关系的延续第64-66页
        3.4.3 新旧建筑形式的呼应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苏大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价值评价第68-82页
    4.1 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价值构成第68页
    4.2 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8-75页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68-69页
        4.2.2 价值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及指标选择第69-70页
        4.2.3 价值评价指标说明及量化第70-72页
        4.2.4 价值评价体系各层次权重确定的方法第72-75页
    4.3 评价流程及结果分析第75-81页
        4.3.1 评价流程第75-77页
        4.3.2 评价结果分析与总结第77-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利用优化建议第82-91页
    5.1 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第82-84页
    5.2 规划层面上优化建议第84-86页
        5.2.1 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第84-86页
        5.2.2 道路交通组织的优化第86页
    5.3 建筑层面上的优化建议第86-89页
        5.3.1 历史建筑单体保护与利用第86-88页
        5.3.2 新建筑与历史建筑的融合第88-89页
    5.4 管理层面上的优化建议第89-90页
        5.4.1 校园建设行为管理第89页
        5.4.2 校园建设档案管理第89页
        5.4.3 校园历史建筑保护教育第89-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91-92页
    6.2 研究创新第92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7-98页
附录一第98-102页
附录二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市公路管理处为例
下一篇:政府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苏州市住建部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