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的司法改革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民国初期司法改革的背景 | 第10-21页 |
一、民国初期司法改革的政治背景 | 第10-17页 |
(一) 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 | 第10-13页 |
1、领事裁判权 | 第10-11页 |
2、会审公廨 | 第11-12页 |
3、民国初期收回司法主权的斗争 | 第12-13页 |
(二) 晚清政府的司法改革 | 第13-15页 |
1、司法机关的改进 | 第14页 |
2、审判制度的改革 | 第14-15页 |
(三) 民国初期的政治局势 | 第15-17页 |
二、民国初期司法改革的思想基础 | 第17-21页 |
(一) 近代先进法律思想的传入 | 第17-19页 |
1、对西方法律和法学著作的翻译 | 第17页 |
2、派遣官员考察外国的司法制度 | 第17-18页 |
3、近代法律思想家的积极呼吁 | 第18-19页 |
(二) 深入人心的司法改革思想 | 第19-20页 |
1、司法独立思想 | 第19页 |
2、司法人道主义思想 | 第19页 |
3、公民陪审思想 | 第19-20页 |
4、律师辩护思想 | 第20页 |
(三) 先进法律思想对民初司法改革的影响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民国初期司法改革的制度设计 | 第21-36页 |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第21-27页 |
(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司法制度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司法改革的制度设计 | 第22-27页 |
1、司法独立制度 | 第22-23页 |
2、“人人平等”的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3、律师制度 | 第24-25页 |
4、司法人道主义制度 | 第25-26页 |
5、公开审判和陪审制度 | 第26-27页 |
6、法官严格选任制度 | 第27页 |
二、北洋政府时期 | 第27-36页 |
(一) 司法制度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定 | 第27-30页 |
1、《天坛宪草》的规定 | 第28页 |
2、《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 | 第28-30页 |
3、《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 | 第30页 |
(二)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司法改革的制度设计 | 第30-36页 |
1、司法独立制度 | 第31页 |
2、司法党禁制度 | 第31-32页 |
3、司法官选任制度 | 第32-33页 |
4、律师制度 | 第33-34页 |
5、法学教育的发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司法改革在实际运作中的障碍 | 第36-46页 |
一、兼理司法制度对司法独立原则的背离 | 第36-39页 |
(一) 兼理司法制度的表现形式 | 第36-38页 |
(二) 兼理司法制度的弊端 | 第38-39页 |
1、司法审判活动的独立性遭到破坏 | 第38-39页 |
2、司法官法律知识匮乏 | 第39页 |
3、司法腐败更加严重 | 第39页 |
二、三权分立原则得不到制度上的保障 | 第39-40页 |
三、民初制定的法律与现实生活脱节 | 第40-41页 |
四、新旧法律体系的并存 | 第41-42页 |
五、军阀干预司法 | 第42-46页 |
(一) 陈其美对姚荣泽案的干涉 | 第43-44页 |
(二) 陈其美对宋汉章案的干涉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