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纳米 ZnO 的制备 | 第10-11页 |
1.1.2 纳米 Fe_3O_4的制备 | 第11-12页 |
1.1.3 ZnO 的主要应用 | 第12-13页 |
1.1.4 Fe_3O_4的主要应用 | 第13-14页 |
1.2 ZnO 光催化研究 | 第14-16页 |
1.2.1 ZnO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14页 |
1.2.2 ZnO 光催化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3 Fe_3O_4催化降解研究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20页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实验 | 第20-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1 纳米 ZnO 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2 纳米 Fe_3O_4的制备 | 第22页 |
2.4 性质表征 | 第22-25页 |
2.4.1 X 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22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23页 |
2.4.4 光致发光光谱(PL) | 第23页 |
2.4.5 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 | 第23页 |
2.4.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3页 |
2.4.7 紫外一可见漫反射(UV-Vis DRS) | 第23-24页 |
2.4.8 磁性能的测定(VSM) | 第24页 |
2.4.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 第24-25页 |
2.5 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性能 | 第25-28页 |
2.5.1 ZnO 光催化 | 第25-26页 |
2.5.2 Fe_3O_4催化降解抗生素 | 第26-28页 |
3 ZnO 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 第28-48页 |
3.1 实验 | 第28-29页 |
3.1.1 锌粉-纯水水热的条件筛选 | 第28页 |
3.1.2 水热时间对 ZnO 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3 ZnO 光催化 | 第29页 |
3.1.4 主要表征手段 | 第29页 |
3.2 锌粉-纯水水热的条件筛选 | 第29-31页 |
3.3 水热时间对 ZnO 的影响 | 第31-46页 |
3.3.1 晶体结构与形貌 | 第31-34页 |
3.3.2 光学性能 | 第34-35页 |
3.3.3 元素组成及价带结构 | 第35-38页 |
3.3.4 锌粉-纯水水热法生成机理讨论 | 第38-39页 |
3.3.5 ZnO 光催化实验及机理讨论 | 第39-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4 Fe_3O_4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 第48-64页 |
4.1 实验 | 第48-49页 |
4.1.1 Fe_3O_4的制备 | 第48页 |
4.1.2 Fe_3O_4催化降解抗生素实验 | 第48页 |
4.1.3 主要表征手段 | 第48-49页 |
4.2 铁粉-纯水水热条件筛选 | 第49-51页 |
4.2.1 预氧化条件的筛选 | 第49页 |
4.2.2 水热温度的筛选 | 第49-50页 |
4.2.3 水热时间的筛选 | 第50-51页 |
4.3 Fe_3O_4的性质表征 | 第51-56页 |
4.3.1 表观与形貌 | 第51-52页 |
4.3.2 结构及元素组成 | 第52-53页 |
4.3.3 磁性 | 第53-56页 |
4.4 Fe_3O_4催化降解抗生素 | 第56-61页 |
4.4.1 四氧化三铁的用量 | 第57-58页 |
4.4.2 双氧水浓度 | 第58-59页 |
4.4.3 pH 值 | 第59-60页 |
4.4.4 Fe_3O_4重复利用 | 第60页 |
4.4.5 Fe_3O_4/H_2O_2体系催化降解抗生素机理讨论 | 第60-61页 |
4.5 小结 | 第61-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
B 专利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