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论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四节 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常熟市国有企业从一次改制到二次改制的改革过程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常熟市国有企业从一次改制到二次改制的历史成因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常熟市国有企业第二次改制的过程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常熟市国有企业二次改制的作用和结果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政企合一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政府部门利益化 | 第20-23页 |
一、 政府主导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 | 第20-21页 |
二,政府部门利益影响管理层收购 | 第21-22页 |
三、 政府利益化的结果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政府规制转移国有资产流失 | 第23-25页 |
一、 转移国有企业利润及国有资产受益权 | 第23页 |
二、 产权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 第23页 |
三、 国有资产被少报低评 | 第23页 |
四、 低价贱卖国有资产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过程中的企业角色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常熟市国企二次改制中的 MBO | 第25-27页 |
一、 政府庇护下的管理者收购 | 第25页 |
二、 常熟市 A 公司的二次改制过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改制国企的薪酬管理 | 第27-30页 |
一、 亚当·斯密的薪酬理论 | 第27-28页 |
二、 改制企业薪酬管理的利益性改革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过程中的工人地位 | 第30-37页 |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过程中工人的收益福利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预设的失败者 | 第31-34页 |
一、 改制过程中的工人角色 | 第31页 |
二、 工人的合法利益受损 | 第31-33页 |
三、 职工身份未得到置换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国有企业二次改制过程中工人失败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 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法规 | 第34-35页 |
二、 工人缺乏利益表达的手段 | 第35页 |
三、 工会组织出现行政化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建立法治保护下的政府、企业、工人的三者利益均衡关系 | 第37-47页 |
第一节 政府应当是中立者 | 第38-41页 |
一、 政府应当没有自身利益的介入 | 第38-39页 |
二、 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企业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制 | 第41-44页 |
一、 企业应在守法的前提下获得经济利益 | 第42页 |
二、 改制后的企业社会责任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人利益表达机制 | 第44-47页 |
一、 劳资协商制度 | 第44-45页 |
二、 职工代表大会 | 第45页 |
三、 工会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