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研究问题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问题采取的策略 | 第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 第18-23页 |
2.1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现状 | 第18页 |
2.2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分类 | 第18-22页 |
2.2.1 认知方面的障碍 | 第18-20页 |
2.2.2 情感方面的障碍 | 第20-21页 |
2.2.3 人格方面的障碍 | 第21-22页 |
2.3 增权理论视角下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讨论 | 第22-23页 |
2.3.1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必要性 | 第22页 |
2.3.2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第3章 介入方法及介入过程 | 第23-37页 |
3.1 案主资料 | 第23页 |
3.2 接案 | 第23-24页 |
3.3 预估 | 第24-25页 |
3.3.1 案主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3.3.2 分析与诊断 | 第24-25页 |
3.4 介入理念策略 | 第25-26页 |
3.5 目标和计划 | 第26-27页 |
3.6 介入过程 | 第27-33页 |
3.7 介入评估 | 第33-34页 |
3.8 结案 | 第34页 |
3.9 个案反思 | 第34-37页 |
第4章 工作总结与思考 | 第37-40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37页 |
4.2 介入的焦点、困境 | 第37-38页 |
4.3 工作总结与不足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