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6-8页 |
| 第2章 人的发展思想的历史追问 | 第8-24页 |
| 2.1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基本思想 | 第8-13页 |
| 2.1.1 儒家的“仁者”思想及君子人格的建构 | 第8-11页 |
| 2.1.2 道家关于人的自由的追求 | 第11-13页 |
| 2.2 古希腊罗马哲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 第13-17页 |
| 2.2.1 苏格拉底主张人是美德、身体与知识的统一 | 第13-14页 |
| 2.2.2 柏拉图认为人应实现三个层次的和谐、德性的提升 | 第14-15页 |
| 2.2.3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 | 第15-17页 |
| 2.3 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思想 | 第17-24页 |
| 2.3.1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思想 | 第17-19页 |
| 2.3.2 德国古典哲学强调人的理性存在和理性的巨大能动作用 | 第19-24页 |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4-48页 |
| 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系 | 第24-36页 |
| 3.1.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人”的批判 | 第24-27页 |
| 3.1.2 马克思对如何解决人的片面发展的解答 | 第27-28页 |
| 3.1.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 第28-31页 |
| 3.1.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 第31-34页 |
| 3.1.5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 第34-36页 |
| 3.2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 第36-40页 |
| 3.2.1 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 第36-37页 |
| 3.2.2 对”物的依赖关系”阶段 | 第37-39页 |
| 3.2.3 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 | 第39-40页 |
| 3.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40-48页 |
| 3.3.1 改革开放以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 | 第40-42页 |
| 3.3.2 改革开放之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 | 第42-48页 |
| 第4章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实现途径 | 第48-66页 |
| 4.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 第48-51页 |
| 4.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提供理论指导 | 第48页 |
| 4.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 第48-49页 |
| 4.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根据 | 第49-50页 |
| 4.1.4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根据 | 第50-51页 |
| 4.2 现实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及途径 | 第51-66页 |
| 4.2.1 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 | 第51-57页 |
| 4.2.2 现实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及途径 | 第57-66页 |
|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