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6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3 研究评价第13-14页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框架第15页
    1.5 不足与可能的创新点第15-16页
2 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2.1.1 科技协同创新第16页
        2.1.2 政府合作第16-17页
    2.2 地方政府合作的相关理论第17-20页
        2.2.1 府际关系理论第17-18页
        2.2.2 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理论第18-19页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9-20页
3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现状分析第20-28页
    3.1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概况第20-24页
        3.1.1 京津冀的经济发展状况第20-22页
        3.1.2 比较视野下的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分析第22-23页
        3.1.3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现状第23-24页
    3.2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现状第24-28页
        3.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府合作实践回顾第25-26页
        3.2.2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进展第26-28页
4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必要性、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8-34页
    4.1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必要性第28-30页
        4.1.1 中央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做出的重要决策第28页
        4.1.2 京津冀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理性选择第28-30页
        4.1.3 京津冀地方政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第30页
    4.2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问题分析第30-32页
        4.2.1 合作方式单一第30-31页
        4.2.2 存在利益博弈、缺乏资金投入分摊与利益分配机制第31页
        4.2.3 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第31-32页
        4.2.4 缺乏法律保障第32页
    4.3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政府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4.3.1 行政区划分割第32页
        4.3.2 京津冀经济发展差距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一第32-33页
        4.3.3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第33-34页
5 推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原则与对策第34-41页
    5.1 推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原则第34-35页
        5.1.1 互惠共赢原则第34页
        5.1.2 自愿平等原则第34页
        5.1.3 注重市场作用原则第34-35页
        5.1.4 思维创新原则第35页
    5.2 推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府合作对策第35-41页
        5.2.1 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共同体第35-36页
        5.2.2 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委员会第36-37页
        5.2.3 建立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自主规划机制第37-39页
        5.2.4 建立府际动态、静态配合的综合服务和协调机制第39页
        5.2.5 建立成本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第39-40页
        5.2.6 建立实时纠错与反馈的监督机制第40-4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的角色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