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论文--合营经济论文

目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问题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8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2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7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2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背景第18-22页
    2.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第18-19页
        2.1.1 广义的理解和狭义的理解第18页
        2.1.2 混合所有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的区别第18-19页
    2.2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第19-20页
        2.2.1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争论第19-20页
        2.2.2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界定方法第20页
    2.3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第20-22页
        2.3.1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政策规定第20-21页
        2.3.2 混合所有制经济再次成为热点第21-22页
3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和意义第22-27页
    3.1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然性第22-24页
        3.1.1 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第22-23页
        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23页
        3.1.3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自身优势第23-24页
    3.2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第24-27页
        3.2.1 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第24-25页
        3.2.2 加强公有制地位第25页
        3.2.3 推动国企改革第25-26页
        3.2.4 调动员工积极性第26-27页
4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现实困境第27-37页
    4.1 推进过程中的认识误区第27-28页
        4.1.1 “甩包袱”的思想第27页
        4.1.2 “一混就灵”的思想第27-28页
        4.1.3 把国有股份“一卖了之”的思想第28页
    4.2 理论中的争议性问题第28-32页
        4.2.1 会不会掉入“私有化”陷阱第28-30页
        4.2.2 需不需要“负面清单”第30-31页
        4.2.3 有没有理想的股权比例关系第31-32页
    4.3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困境第32-35页
        4.3.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第32-33页
        4.3.2 产权界定问题第33页
        4.3.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33-34页
        4.3.4 国有企业发展环境问题第34-35页
    4.4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第35-37页
        4.4.1 产权主体地位的落实问题第35页
        4.4.2 非公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诸多壁垒第35-36页
        4.4.3 非公企业经营承受一定程度的政策性歧视第36-37页
5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和建议第37-43页
    5.1 转变思想观念,注意防范风险第37-38页
        5.1.1 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第37-38页
        5.1.2 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第38页
    5.2 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第38-41页
        5.2.1 按照企业实际,分类推进改革第38-39页
        5.2.2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第39页
        5.2.3 加快国有资本体制性改革第39-40页
        5.2.4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第40页
        5.2.5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40-41页
    5.3 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第41-43页
        5.3.1 突破障碍,解决体制性难题第41页
        5.3.2 放开门槛,拓宽市场准入领域第41-42页
        5.3.3 加强引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42-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8-5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EMS柔性立体谐振子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下一篇: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态度研究--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