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资源分布 | 第14页 |
1.2 植物学特征 | 第14-15页 |
1.3 化学成分 | 第15-22页 |
1.3.1 生物碱类 | 第15-22页 |
1.4 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1.5 主要的药理作用 | 第23-27页 |
1.5.1 对蛋白质、DNA 和 RAN 合成的抑制作用 | 第23页 |
1.5.2 抗寄生虫作用 | 第23-24页 |
1.5.3 抗病毒作用 | 第24页 |
1.5.4 抗癌作用 | 第24-25页 |
1.5.5 避孕作用 | 第25页 |
1.5.6 催吐作用 | 第25-26页 |
1.5.7 腹泻作用 | 第26页 |
1.5.8 对心脏的作用 | 第26-27页 |
1.5.9 毒副作用 | 第27页 |
1.6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吐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8-46页 |
2.1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28-41页 |
2.1.1 化合物 TG-1 的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2.1.2 化合物 TG-2 的结构分析 | 第30-33页 |
2.1.3 化合物 TG-3 的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2.1.4 化合物 TG-4 的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2.1.5 化合物 TG-5 的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2.1.6 化合物 TG-6 的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2.1.7 化合物 TG-7 的结构分析 | 第38页 |
2.1.8 化合物 TG-8 的结构分析 | 第38-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2.2.1 原料、仪器、层析条件 | 第41-43页 |
2.2.2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43-44页 |
2.2.3 结构鉴定数据 | 第44-45页 |
2.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HPLC 法测定吐根中 6′-甲氧基吐根微碱的含量 | 第46-58页 |
3.1 实验仪器、试剂和对照品 | 第46页 |
3.2 色谱条件 | 第46-48页 |
3.2.1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6-47页 |
3.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7-48页 |
3.3 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48-52页 |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8-49页 |
3.3.2 二乙胺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50页 |
3.3.4 提取次数的选择 | 第50-51页 |
3.3.5 提取溶剂用量的选择 | 第51-52页 |
3.3.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2页 |
3.4 方法学考察 | 第52-56页 |
3.4.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2页 |
3.4.2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52-53页 |
3.4.3 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考察 | 第53-54页 |
3.4.4 检测限和定量限 | 第54页 |
3.4.5 重复性实验 | 第54-55页 |
3.4.6 稳定性实验 | 第55页 |
3.4.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55-56页 |
3.5 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3.5.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页 |
3.5.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57页 |
3.5.3 样品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图 | 第64-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