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10-13页 |
1.2 自适应巡航系统目标识别方法回顾和新方法的提出 | 第13-24页 |
1.2.1 定曲率类目标识别方法 | 第14-16页 |
1.2.2 基于前方车辆数据预测前方路径类方法 | 第16-19页 |
1.2.3 换道和出入弯区分问题 | 第19-24页 |
1.2.4 基于轨迹分析的自适应巡航系统目标识别方法的提出 | 第24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基于轨迹分析的车辆行驶状态判断方法 | 第26-48页 |
2.1 行驶状态的定义 | 第26-28页 |
2.2 基础坐标的建立 | 第28-35页 |
2.2.1 基础坐标的初始化 | 第29-30页 |
2.2.2 基础坐标更新规则 | 第30-34页 |
2.2.3 基础坐标系的其他说明 | 第34-35页 |
2.3 行驶状态的识别 | 第35-45页 |
2.3.1 行驶状态的预判断 | 第35-37页 |
2.3.2 行驶状态的判断 | 第37-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3章 基于车辆行驶状态的目标选择方法 | 第48-60页 |
3.1 曲率计算 | 第48-55页 |
3.1.1 圆曲线弯道曲率计算 | 第49-50页 |
3.1.2 回旋线弯道曲率计算 | 第50-52页 |
3.1.3 曲率记录和曲率缺失工况 | 第52-54页 |
3.1.4 曲率加权计算 | 第54-55页 |
3.2 车间方位计算 | 第55-57页 |
3.2.1 沿车道距离计算 | 第56页 |
3.2.2 侧向距离计算 | 第56-57页 |
3.3 前方车辆速度计算和安全距离计算 | 第57-58页 |
3.3.1 前方车辆速度计算 | 第57页 |
3.3.2 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目标识别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60-72页 |
4.1 仿真方法介绍 | 第60-63页 |
4.1.1 仿真方法设计 | 第60-62页 |
4.1.2 虚拟雷达 | 第62-63页 |
4.2 行驶状态识别算法验证 | 第63-68页 |
4.2.1 inL 状态识别 | 第63-65页 |
4.2.2 onC 状态识别 | 第65-67页 |
4.2.3 onC 和 inL 叠加状态识别 | 第67-68页 |
4.3 前车实际车速和车间实际距离计算方法验证 | 第68-71页 |
4.3.1 前车实际车速计算方法验证 | 第68-69页 |
4.3.2 车间方位计算方法验证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