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上的“现有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现有技术的一般判断标准 | 第9-20页 |
(一) 现有技术的时间标准 | 第9-11页 |
1、先发明制度 | 第10页 |
2、先申请制度 | 第10-11页 |
(二) 现有技术的地域标准 | 第11-13页 |
(三) 现有技术的公众可获知性 | 第13-16页 |
(四) 现有技术的公众获知方式 | 第16-20页 |
1、"出版物公开" | 第16-17页 |
2、"使用公开" | 第17-19页 |
3、"以其他方式公开" | 第19-20页 |
二、现有技术与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 第20-30页 |
(一) 现有技术与专利的新颖性 | 第20-28页 |
1、新颖性设立的法理基础 | 第20页 |
2、新颖性的定义 | 第20-21页 |
3、新颖性中的现有技术 | 第21-22页 |
4、现有技术与抵触申请 | 第22-24页 |
5、现有技术与宽限期制度 | 第24-28页 |
(二) 现有技术与专利的创造性 | 第28-30页 |
三、现有技术与相关抗辩制度 | 第30-42页 |
(一) 现有技术与先用权抗辩 | 第30-34页 |
1、案例 | 第30-31页 |
2、法院认定 | 第31页 |
3、对先用权的解释 | 第31-32页 |
4、先用权抗辩成立的认定 | 第32-34页 |
(二) 现有技术抗辩 | 第34-42页 |
1、现有技术抗辩产生的原因和由来 | 第35-36页 |
2、主要国家现有技术抗辩的情况 | 第36-38页 |
3、现有技术抗辩的对比标准 | 第38-39页 |
4、在现有技术抗辩中对现有技术的认定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