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国道社区治安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 社区 | 第14页 |
(二) 社区治安 | 第14-15页 |
(三) 社区治安创新 | 第15页 |
二、社区治安创新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一) 社会契约理论 | 第15-16页 |
(二) “破窗户”理论 | 第16-17页 |
(三) “三论”理论 | 第17页 |
(四) 中国的社区警务理论 | 第17-18页 |
(五) 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道社区治安创新的具体实践 | 第20-25页 |
一、国道社区基本状况 | 第20页 |
二、加强社区治安的组织建设 | 第20-21页 |
三、创新社区治安工作机制 | 第21页 |
四、建立社区治安联防巡逻队 | 第21-22页 |
五、创新出租房屋管理工作 | 第22-23页 |
六、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道社区治安现存问题分析 | 第25-28页 |
一、社区居民的治安意识薄弱 | 第25页 |
二、社区治安的社会组织建设薄弱 | 第25页 |
三、居民自建房的出租管理难度大 | 第25-26页 |
四、社区治安的基础设施落后 | 第26页 |
五、社区治安联防队设备配备不齐全 | 第26页 |
六、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较为薄弱 | 第26-27页 |
七、社区治安的信息化机制滞后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国道社区治安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8-42页 |
一、国外社区治安创新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一) 美国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28-29页 |
(二) 英国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29页 |
(三) 日本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29-30页 |
(四) 新加坡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30-31页 |
(五) 国外社区治安创新的启示 | 第31页 |
二、国内社区治安创新的典型实例 | 第31-35页 |
(一) 上海市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31-32页 |
(三) 广州市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32-33页 |
(四) 杭州市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33-34页 |
(五) 南京市的社区治安创新 | 第34页 |
(六) 我国社区治安创新的启示 | 第34-35页 |
三、进一步推进国道社区治安创新的对策建议 | 第35-42页 |
(一) 加强社区治安的制度化建设 | 第36-37页 |
(二) 明确社区治安多元主体的职责 | 第37-39页 |
(三) 探索全方位的社区治安管理方式 | 第39-40页 |
(四) 着力提高社区的群防群治水平 | 第40-41页 |
(五) 加强社区治安的技术防控能力建设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