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3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1.3.4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与背景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7-19页 |
2.3 十屋油田特征 | 第19-21页 |
第3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1-33页 |
3.1 砂岩岩石学特征 | 第22-33页 |
3.1.1 营一砂组(K_1yc~1)砂岩特征 | 第24-25页 |
3.1.2 营二砂组(K_1yc~2)砂岩特征 | 第25-27页 |
3.1.3 营三砂组(K_31y~c)砂岩特征 | 第27-29页 |
3.1.4 营四砂组(K_1yc~4)砂岩特征 | 第29-33页 |
第4章 营城组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 第33-48页 |
4.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3-43页 |
4.1.1 机械压实作用 | 第33-34页 |
4.1.2 压溶作用 | 第34-35页 |
4.1.3 胶结作用 | 第35-41页 |
4.1.4 溶蚀溶解作用 | 第41-43页 |
4.1.5 交代作用 | 第43页 |
4.2 成岩作用阶段 | 第43-48页 |
4.2.1 成岩演化序列分析 | 第43-45页 |
4.2.2 成岩阶段划分 | 第45-48页 |
第5章 储层物性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 第48-70页 |
5.1 孔隙类型 | 第48-50页 |
5.1.1 原生粒间孔隙 | 第48页 |
5.1.2 次生孔隙 | 第48-50页 |
5.1.3 裂隙 | 第50页 |
5.2 营一砂组(K_11y~c)储层物性特征 | 第50-53页 |
5.3 营二砂组(K_1yc~2)储层物性特征 | 第53-56页 |
5.4 营三砂组(K_31y~c)储层物性特征 | 第56-61页 |
5.5 营四砂组(K_1yc~4)储层物性特征 | 第61-64页 |
5.6 营城组储层砂岩有利区块预测 | 第64-67页 |
5.7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67-70页 |
5.7.1 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7-69页 |
5.7.2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表 | 第77-8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