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27页 |
2.1 流行病学 | 第13-14页 |
2.2 致病菌 | 第14-15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15-17页 |
2.3.1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第15-16页 |
2.3.2 肠壁通透性增加 | 第16页 |
2.3.3 机体免疫力下降 | 第16-17页 |
2.4 临床表现 | 第17-18页 |
2.5 诊断 | 第18页 |
2.6 实验室检查技术 | 第18-22页 |
2.6.1 腹水分析 | 第18-20页 |
2.6.2 腹水的微生物检查 | 第20页 |
2.6.3 其他诊断方法 | 第20-22页 |
2.7 治疗 | 第22-24页 |
2.8 预后 | 第24-25页 |
2.9. 预防 | 第25-27页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3.1 研究资料 | 第27页 |
3.1.1 入组标准: | 第27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3.2 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3.3 数据收集 | 第28-29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3.5 Child-Pugh 评分标准及 MELD 评分 | 第29-30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0-43页 |
4.1 基线特征 | 第30-31页 |
4.2 分离出的致病菌 | 第31-33页 |
4.3 单因素分析影响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生存率的因素 | 第33-42页 |
4.3.1 不同 Child-Pugh 分级生存率的影响 | 第38页 |
4.3.2 不同 MELD 评分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39页 |
4.3.4 不同 ALT 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5 不同 INR 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40页 |
4.3.6 不同血钠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7 不同血肌酐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41页 |
4.3.8 不同腹水 PMN 绝对值对生存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多因素变量分析影响生存率的预测因素 | 第42-4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3-49页 |
5.1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分布 | 第43-44页 |
5.2 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5.3 影响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第45-48页 |
5.3.1. SBP 的预后和肾功 | 第45-46页 |
5.3.2 SBP 的预后和血清胆红素水平 | 第46-47页 |
5.3.3 SBP 的预后和血清钠水平 | 第47-48页 |
5.3.4 SBP 的预后和腹水 PMN 值 | 第48页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