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 多倍体第11-13页
    2 远缘杂交第13-14页
    3 远缘杂交诱导染色体变化第14-15页
    4 原位杂交技术第15-16页
    5 远缘杂交诱导DNA变异第16-18页
    6 研究DNA变异的方法第18-21页
    7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遗传背景对杂种染色体变异的影响第22-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1.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1.2 染色体制片第24页
        1.3 原位杂交第24-27页
            1.3.1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24-26页
            1.3.2 荧光原位杂交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49页
        2.1 四倍体小麦-节节麦杂种第27-33页
            2.1.1 四倍体小麦-节节麦杂种普遍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第27-28页
            2.1.2 不同世代和不同组合中染色体数目变异第28-29页
            2.1.3 四倍体小麦-节节麦杂种后代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及在各亚基因组间的差异第29-30页
            2.1.4 假性整倍体第30-31页
            2.1.5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第31-33页
        2.2 六倍体小麦-黑麦杂种第33-49页
            2.2.    1 RIL50X秦岭黑麦第33-42页
                2.2.1.1 RIL50×秦岭黑麦双单倍体自交结实情况第33页
                2.2.1.2 RIL50×秦岭黑麦F_3的细胞学分析第33-39页
                2.2.1.3 RIL50×秦岭黑麦F_4的细胞学分析第39-42页
            2.2.2 D-2-3-4×秦岭黑麦及CS×秦岭黑麦杂种第42-49页
                2.2.2.1 D-2-3-4×秦岭黑麦及CS×秦岭黑麦杂种染色体组成第42-45页
                2.2.2.2 D-2-3-4×秦岭黑麦杂种高代仍存在高频率的非整倍体第45页
                2.2.2.3 高世代小麦-黑麦杂种株系染色体结构变异第45-49页
                    2.2.2.3.1 CS×秦岭黑麦杂种高代染色体结构变异第45-47页
                    2.2.2.3.2 D-2-3-4×秦岭黑麦杂种高代染色体结构变异第47-49页
    3. 讨论第49-53页
        3.1 杂种可育性第49页
        3.2 易位传递第49-51页
        3.3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一个普遍现象第51-52页
        3.4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杂交物种有关第52-53页
第三章 远缘杂种的DNA变化研究第53-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1.1 供试材料第55页
        1.2 实验方法第55-58页
            1.2.1 总DNA的提取及纯化第55-56页
            1.2.2 SSR分析第56-57页
            1.2.3 对有变异条带的标记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回收第57页
            1.2.4 PCR克隆测序第57页
            1.2.5 DArT分析第57-58页
            1.2.6 聚类分析第58页
            1.2.7 统计分析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77页
        2.1 四倍体-节节麦杂种第58-62页
        2.2 六倍体小麦-黑麦高代株系SSR分析第62-64页
        2.3 六倍体小麦-黑麦高代株系高通量DArT芯片分析第64-67页
        2.4 六倍体小麦-黑麦杂种自交高代株系SNP分析第67-77页
    3. 讨论第77-79页
        3.1 四倍体小麦-节节麦杂种第77页
        3.2 六倍体小麦-黑麦杂种第77-78页
        3.3 DNA序列变异与杂交物种有关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97页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和骨干亲本掖478农艺性状遗传与改良规律研究
下一篇:控制与同步混沌和时空混沌系统的电路实验及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