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基于LCA理论下有轨电车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以苏州有轨电车一号线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全寿命周期影响评价理论(LCA)综述第11-16页
        1.2.1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LCA)的定义第11-12页
        1.2.2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LCA)的框架第12-14页
        1.2.3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LCA)的内容第14-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对比第21-26页
    2.1 我国所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2.1.1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第21页
        2.1.2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第21页
        2.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法第21-22页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第22-24页
    2.3 我国过去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与LCA的区别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有轨电车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清单数据收集第26-50页
    3.1 现代有轨电车与传统有轨电车的区别第26-28页
        3.1.1 城市主要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第27-28页
        3.1.2 传统有轨电车与现代有轨电车的对比第28页
    3.2 研究范围边界的界定第28-30页
        3.2.1 系统描述与边界的确立第28-29页
        3.2.2 功能单位第29-30页
    3.3 清单数据收集第30-49页
        3.3.1 原材料生产与能源提取阶段第30-36页
        3.3.2 建设阶段第36-43页
        3.3.3 列车生产阶段第43-44页
        3.3.4 运营阶段第44-47页
        3.3.5 维护阶段第47-48页
        3.3.6 报废处置阶段第48-49页
    3.4 本章小节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LCA理论下苏州有轨电车一号线环境影响评价第50-79页
    4.1 研究目标与范围的界定——E-BALANCE软件建模第50-51页
        4.1.1 研究目标第50页
        4.1.2 E-balance建模第50-51页
    4.2 有轨电车工程清单结果分析第51-59页
        4.2.1 分析角度一:全寿命阶段第51-53页
        4.2.2 分析角度二:综合建设施工阶段第53-57页
        4.2.3 分析角度三——路面工程第57-59页
    4.3 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第59-77页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59-60页
        4.3.2 分类第60页
        4.3.3 特征化第60-75页
        4.3.4 归一化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及改进措施第79-83页
    5.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79-80页
    5.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80-81页
    5.3 对资源消耗的影响第81页
    5.4 改进措施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主要结论第83-84页
    6.2 研究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市建行珲春中街支行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俄中天然气贸易与合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