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1页 |
·转基因作物概述 | 第17页 |
·转基因作物的优点 | 第17页 |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 第17-18页 |
·转基因作物的营养品质改变问题 | 第17页 |
·转基因作物的毒性 | 第17-18页 |
·转基因作物的过敏性 | 第18页 |
·转基因作物的抗生素抗性风险问题 | 第18页 |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 | 第18页 |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原则 | 第18-19页 |
·“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 | 第18页 |
·遗传特性分析原则 | 第18页 |
·危险性评价原则 | 第18-19页 |
·预先防范性原则 | 第19页 |
·个案评价原则 | 第19页 |
·逐步评价原则 | 第19页 |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营养因子的实质等同性分析 | 第19页 |
·营养学评价 | 第19-20页 |
·毒理学评价 | 第20页 |
·致敏性研究 | 第20页 |
·外源基因转移 | 第20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转Cry1Ac/sck 基因糙米作为鲤鱼日粮原料的营养安全性评价 | 第21-39页 |
·引言 | 第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设计及管理 | 第22-24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24-26页 |
·结果 | 第26-36页 |
·糙米营养成分的分析 | 第26-28页 |
·生长性能 | 第28-29页 |
·肌肉组成成分 | 第29-31页 |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 第31-33页 |
·组织器官发育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糙米营养成分分析 | 第37页 |
·生长性能和肌肉组成 | 第37页 |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 第37-38页 |
·肠道发育 | 第38页 |
·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转Cry1Ac/sck 基因糙米作为鲤鱼日粮原料的免疫安全性评价 | 第39-50页 |
·引言 | 第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实验设计及管理 | 第40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40-42页 |
·数据统计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8页 |
·免疫器官指数 | 第42-43页 |
·全血生理指标 | 第43-44页 |
·血清生化指标 | 第44-45页 |
·血清溶菌酶活性指标 | 第45页 |
·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 | 第45-46页 |
·血清激素指标 | 第46-47页 |
·血清免疫因子指标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免疫器官指数 | 第48页 |
·全血生理指数 | 第48页 |
·血清生化指标 | 第48页 |
·血清溶菌酶活性指标 | 第48页 |
·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 | 第48页 |
·血清激素指标 | 第48-49页 |
·血清免疫因子指标 | 第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转Cry1Ac | 第50-66页 |
·引言 | 第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8页 |
·材料 | 第50-53页 |
·实验设计及管理 | 第53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53-58页 |
·结果 | 第58-64页 |
·利用肠道菌群传统培养计数研究鲤鱼肠道菌群多样性 | 第58-60页 |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研究鲤鱼肠道菌群多样性. | 第60-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利用肠道菌群传统培养计数研究鲤鱼肠道菌群多样性 | 第64页 |
·利用PCR-DGGE 法研究鲤鱼肠道菌群多样性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转Cry1Ac/sck 基因糙米作为鲤鱼日粮原料Cry1Ac 外源蛋白残留检测 | 第66-70页 |
·引言 | 第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实验设计及管理 | 第67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67-68页 |
·结果 | 第68-69页 |
·Cry1Ac 蛋白的标准曲线 | 第68-69页 |
·糙米日粮中Cry1Ac 蛋白检测结果 | 第69页 |
·肠道内容物中Cry1Ac 蛋白检测结果 | 第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1页 |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创新点 | 第70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