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炼焦工艺过程论文

煤饼捣固过程修正Duncan-Chang本构模型及数值计算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7-20页
1 绪论第20-38页
    1.1 背景第20-25页
        1.1.1 炼焦业与捣固炼焦第20-21页
        1.1.2 捣固炼焦设备及工艺第21-25页
    1.2 研究综述第25-33页
        1.2.1 捣固炼焦的发展综述第25-27页
        1.2.2 捣固设备设计问题和煤饼捣固过程研究综述第27-30页
        1.2.3 适于捣固煤饼分析的本构模型综述第30-33页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33-37页
        1.3.0 问题的提出第33-34页
        1.3.1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4-35页
        1.3.2 研究意义第35-37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第37-38页
2 建立动力化修正Duncan-Chang模型第38-61页
    2.1 引言第38页
    2.2 Duncan-Chang弹性非线性模型第38-44页
        2.2.1 捣固煤饼过程计算与Duncan-Chang模型第38-39页
        2.2.2 Duncan-Chang模型介绍第39-41页
        2.2.3 修正Duncan-Chang模型研究综述第41-44页
    2.3 建立修正模型第44-60页
        2.3.1 Duncan-Chang模型动力化修正思路第44-46页
        2.3.2 粘弹性本构模型的三维化方法第46-48页
        2.3.3 建立Duncan-Kelvin模型第48-51页
        2.3.4 建立Duncan-Maxwell模型第51-55页
        2.3.5 建立Duncan-Kelvin-Maxwell模型第55-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捣固载荷现场测试及煤饼的三轴特性第61-82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测试总体思路第61-64页
    3.3 捣固载荷与结构应力测试第64-75页
        3.3.1 压力传感器第64-65页
        3.3.2 采样频率与测试系统第65-68页
        3.3.3 测试过程第68-73页
        3.3.4 测试结果第73-75页
    3.4 捣固前后煤饼三轴特性第75-80页
        3.4.1 测试仪器第75-77页
        3.4.2 参数确定方法第77页
        3.4.3 测试过程与结果第77-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4 捣固煤饼过程动力计算第82-115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捣固过程计算方法第82-91页
        4.2.1 土体动力特性计算概述第82-83页
        4.2.2 捣固过程计算的动力学方法第83-85页
        4.2.3 材料非线性的计算方法第85-86页
        4.2.4 自定义材料UMAT函数的流程第86-89页
        4.2.5 修正Duncan-Chang模型的UMAT程序实现第89-91页
    4.3 单次冲击数值计算第91-105页
        4.3.1 本构模型的计算修正第91-93页
        4.3.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93-95页
        4.3.3 煤饼初应力平衡第95-99页
        4.3.4 修正Duncan-Chang模型验证和阻尼系数的计算分析第99-103页
        4.3.5 单次冲击计算结果与装煤车设计第103-105页
    4.4 连续冲击的数值计算第105-113页
        4.4.1 连续冲击中本构模型修正思路第105-107页
        4.4.2 本构模型的线性反演第107-109页
        4.4.3 连续冲击建模计算与验证第109-113页
    4.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5 装煤车设计方法改进第115-140页
    5.1 前言第115页
    5.2 捣固工艺相关参数正交试验优选第115-121页
        5.2.1 正交试验设计法第116页
        5.2.2 参数确定与正交表设计第116-118页
        5.2.3 建模计算与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5.3 建立捣固压力简化设计载荷第121-132页
        5.3.1 简化设计载荷建立思路第121-122页
        5.3.2 侧壁压力规律第122-124页
        5.3.3 底板压力规律第124-127页
        5.3.4 简化设计载荷的建立第127-129页
        5.3.5 简化设计载荷的校验第129-132页
    5.4 装煤车有限元计算与结构改进第132-139页
        5.4.1 结构改进思路第132-133页
        5.4.2 计算模型建立第133-136页
        5.4.3 计算结果分析第136-139页
    5.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6.1 结论第140-141页
    6.2 创新点摘要第141-142页
    6.3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作者简介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型材柔性三维拉弯回弹预测及工艺优化
下一篇:ZnO/Si薄膜界面错配定量分析及低错配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