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8页 |
一、盗窃犯罪既未遂理论研究 | 第8-14页 |
(一) 盗窃犯罪既未遂的学术观点 | 第8-9页 |
1. 控制说 | 第8-9页 |
2. 失控说 | 第9页 |
3. 控制加失控说 | 第9页 |
(二) 盗窃犯罪既遂标准应当采用失控说 | 第9-11页 |
1. 犯罪既遂是指发生了法益侵害的后果 | 第10页 |
2.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是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客观危险性 | 第10-11页 |
3. 对控制说和控制加失控说的批判 | 第11页 |
(三) 关于“失控说”两点疑问的解释 | 第11-14页 |
1. 犯罪既遂与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不能等同 | 第11-12页 |
2. “失控说”不会导致侵财犯罪性质认定错误 | 第12-14页 |
二、盗窃原油犯罪的具体类型和司法实践 | 第14-18页 |
(一) 盗窃原油犯罪的具体类型 | 第14-16页 |
1. 开井放油 | 第14页 |
2. 采用切割、打孔、撬砸等方式从输油管线中放出原油 | 第14-15页 |
3. 盗窃从输油管线中渗出的原油或者在作业井的井场盗窃作业产生的污油 | 第15页 |
4. 盗窃原油既未遂与共同犯罪 | 第15-16页 |
(二) 司法实践的认定情况 | 第16-18页 |
1. 对不同类型的盗窃原油犯罪既未遂的认定情况 | 第16-17页 |
2. 对盗窃原油共同犯罪的认定情况 | 第17-18页 |
三、盗窃原油犯罪的既遂标准及与共犯认定的关系 | 第18-24页 |
(一) 不同类型盗窃原油犯罪案件的既遂标准 | 第18-20页 |
1. 以“运离现场”作为既遂标准的合理性 | 第18页 |
2. 不同类型盗窃原油案件的既遂标准 | 第18-20页 |
(二) 盗窃原油共犯认定取决于通谋时盗窃犯罪是否既遂 | 第20-24页 |
1. 帮助犯的行为性质应当按照实行犯实际实施的行为性质予以认定 | 第20-21页 |
2. 以通谋时盗窃犯罪是否已经既遂作为盗窃共犯认定的关键符合盗窃原油犯罪的实际 | 第21-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