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及其治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腐败 | 第19-20页 |
2.1.2 工程腐败 | 第20页 |
2.1.3 腐败治理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2-23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5页 |
3 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状分析 | 第25-39页 |
3.1 闽清县工程腐败概况 | 第25-26页 |
3.2 工程领域腐败表现形式 | 第26-32页 |
3.2.1 征地拆迁中饱私囊 | 第26-27页 |
3.2.2 项目申报吃拿卡要 | 第27-28页 |
3.2.3 项目招标弄虚作假 | 第28-29页 |
3.2.4 干预工程索贿受贿 | 第29-30页 |
3.2.5 竣工验收敷衍了事 | 第30-31页 |
3.2.6 款项拨付寻取租金 | 第31页 |
3.2.7 纵容违建谋取私利 | 第31-32页 |
3.3 工程领域腐败表现特点 | 第32-35页 |
3.3.1 “一把手”案件日渐增多 | 第32-33页 |
3.3.2 权钱交易成腐败主流 | 第33-34页 |
3.3.3 腐败手段更加隐蔽 | 第34-35页 |
3.3.4 工程腐败影响恶劣 | 第35页 |
3.4 工程领域腐败成因剖析 | 第35-39页 |
3.4.1 体制转型不到位 | 第35-36页 |
3.4.2 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6-37页 |
3.4.3 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37页 |
3.4.4 招标监管不严密 | 第37-39页 |
4 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治理现状分析 | 第39-46页 |
4.1 工程领域腐败治理措施 | 第39-42页 |
4.1.1 强化廉政教育 | 第39页 |
4.1.2 注重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4.1.3 健全监管体系 | 第40-41页 |
4.1.4 加大惩戒力度 | 第41-42页 |
4.1.5 创新科技反腐 | 第42页 |
4.2 工程领域腐败治理成效 | 第42-43页 |
4.2.1 防腐意识不断增强 | 第42-43页 |
4.2.2 建筑市场逐步规范 | 第43页 |
4.2.3 监督检查更加有力 | 第43页 |
4.2.4 腐败分子受到严惩 | 第43页 |
4.3 工程领域腐败治理存在问题 | 第43-46页 |
4.3.1 对工程领域腐败本质认识不足 | 第43-44页 |
4.3.2 反腐败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 第44-45页 |
4.3.3 反腐败有效性亟需提高 | 第45-46页 |
5 闽清县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5.1 政治维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 第46-48页 |
5.1.1 落实工程反腐主体责任 | 第46-47页 |
5.1.2 转变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 第47页 |
5.1.3 形成工程反腐执法合力 | 第47-48页 |
5.2 经济维度: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 第48-50页 |
5.2.1 健全工资稳定增长制度 | 第48-49页 |
5.2.2 落实廉政保证金制度 | 第49页 |
5.2.3 健全市场化用人机制 | 第49-50页 |
5.3 法制维度:全面推进依法治腐 | 第50-53页 |
5.3.1 开展工程领域反腐败立法工作 | 第50页 |
5.3.2 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制度建设 | 第50-51页 |
5.3.3 坚持依法依规查办案件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