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煤的综合利用论文

褐煤提质工艺及脱水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第10-15页
        1.1.1 煤炭资源第10-13页
        1.1.2 褐煤储量及分布第13-15页
    1.2 褐煤提质技术第15-19页
        1.2.1 褐煤提质的重要性第15-16页
        1.2.2 国外典型的褐煤提质技术第16-17页
        1.2.3 国内典型的褐煤提质技术第17-18页
        1.2.4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创新点第19-21页
        1.3.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9页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9页
        1.3.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褐煤提质工艺实验第21-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1 提质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干燥实验材料第22页
    2.2 褐煤的提质实验第22-29页
        2.2.1 振动流化床提质实验第22-27页
        2.2.2 微波提质实验第27-29页
    2.3 分析检测第29-34页
        2.3.1 煤的理化指标分析第29-30页
        2.3.2 煤的微观结构分析第30-34页
第3章 提质和干燥对褐煤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第34-62页
    3.1 提质工艺对褐煤结构性能的影响第34-52页
        3.1.1 提质工艺对褐煤理化指标的分析第34-35页
        3.1.2 提质前后煤表面形貌变化分析第35-38页
        3.1.3 提质工艺对煤孔径结构的影响分析第38-39页
        3.1.4 提质前后煤氧复合的热重分析第39-43页
        3.1.5 提质前后煤的氧化热解过程的化学动力分析第43-46页
        3.1.6 提质前后煤中官能团变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46-49页
        3.1.7 提质前后煤表面碳元素价态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9-51页
        3.1.8 小结第51-52页
    3.2 干燥温度对褐煤结构性能的影响第52-62页
        3.2.1 干燥温度对褐煤理化指标的影响第52-53页
        3.2.2 干燥前后煤表面形貌变化分析第53-54页
        3.2.3 干燥工艺对煤孔径结构的影响分析第54-55页
        3.2.4 干燥前后煤氧复合的热重分析第55-58页
        3.2.5 干燥前后煤的氧化热解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分析第58-59页
        3.2.6 干燥前后煤中官能团变化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59-60页
        3.2.7 干燥前后煤表面碳元素价态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0-61页
        3.2.8 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