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及灌水方式和种植密度调控影响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前言第16-30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寒地水稻发展概况第17-18页
    1.3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特性第18-28页
        1.3.1 寒地水稻生长特性第18-20页
        1.3.2 寒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第20-21页
        1.3.3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1.3.4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研究第25-2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0页
        1.4.1 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第28页
        1.4.2 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调控规律第28-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35页
    2.1 试验地情况第30页
    2.2 试验材料第30页
    2.3 试验设计第30-32页
        2.3.1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第30页
        2.3.2 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第30-31页
        2.3.3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第31页
        2.3.4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第31-32页
    2.4 测定内容及方法第32-33页
        2.4.1 叶龄与茎蘖动态第32页
        2.4.2 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第32页
        2.4.3 SPAD值测定第32页
        2.4.4 籽粒灌浆速率第32页
        2.4.5 测产与考种第32-33页
    2.5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第33-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123页
    3.1 寒地水稻品种生长发育比较分析第35-58页
        3.1.1 寒地水稻品种叶龄进程和茎蘖动态变化第35-36页
        3.1.2 寒地水稻品种抽穗时间和农艺性状变化第36-39页
        3.1.3 寒地水稻不同品种个体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生产特征第39-41页
        3.1.4 寒地水稻不同品种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第41-47页
        3.1.5 寒地水稻品种灌浆特性第47-52页
        3.1.6 寒地水稻品种枝梗变化情况第52-56页
        3.1.7 寒地水稻源库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56-58页
    3.2 气象因素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第58-69页
        3.2.1 寒地水稻品种 2011~2014年产量及其构成变化第58-60页
        3.2.2 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第60-61页
        3.2.3 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和产量相关分析第61-62页
        3.2.4 不同年份间气象变化特征第62-64页
        3.2.5 不同年份间降雨量与气温变化第64页
        3.2.6 不同年份间太阳辐射变化特征第64-66页
        3.2.7 寒地水稻源库特征与生育期积温的关系第66-67页
        3.2.8 气象因素与产量构成相关分析第67-69页
    3.3 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第69-90页
        3.3.1 灌溉方式对浅层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第69-76页
        3.3.2 灌溉方式对水稻叶龄进程和茎蘖动态变化的影响第76-78页
        3.3.3 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动态的影响第78-80页
        3.3.4 灌溉方式对水稻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第80-82页
        3.3.5 灌溉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第82-83页
        3.3.6 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浆特性的影响第83-89页
        3.3.7 灌溉方式对水稻枝梗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89-90页
    3.4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调控第90-112页
        3.4.1 种植密度对浅层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第90-99页
        3.4.2 种植密度对水稻叶龄进程和茎蘖动态的影响第99-100页
        3.4.3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第100-102页
        3.4.4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第102-105页
        3.4.5 种植密度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第105-108页
        3.4.6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08-110页
        3.4.7 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110页
        3.4.8 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与平米茎数之间的关系第110-112页
    3.5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12-123页
        3.5.1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叶龄进程和茎蘖动态的影响第112-114页
        3.5.2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114页
        3.5.3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主要阶段群体干物积累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第114-116页
        3.5.4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运转的影响第116-118页
        3.5.5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群体生长速率、粒叶比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3.5.6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19-120页
        3.5.7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寒地水稻枝梗性状的影响第120页
        3.5.8 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120-123页
4 讨论第123-130页
    4.1 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第123页
    4.2 气象因素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123-124页
    4.3 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第124-126页
    4.4 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第126-127页
    4.5 灌水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第127-130页
5 结论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综合评价研究
下一篇:溶酶体参与LDL促牛颗粒细胞StAR基因表达和孕酮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