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格局演进的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32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22-26页 |
2.1.1 景观格局演进理论 | 第22页 |
2.1.2 元胞自动机理论 | 第22-23页 |
2.1.3 马尔科夫过程理论 | 第23-24页 |
2.1.4 对应分析理论 | 第24-26页 |
2.2 模拟与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2.1 景观格局指数 | 第26页 |
2.2.2 CA-MARKOV模型 | 第26-27页 |
2.2.3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第27页 |
2.2.4 投入产出系数 | 第27-28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2.3.1 分析软件选取 | 第28-29页 |
2.3.2 应用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抚远县景观格局演进分析 | 第32-48页 |
3.1 研究区选取 | 第32-34页 |
3.1.1 三江平原概况及选取原因 | 第32-33页 |
3.1.2 抚远县概况及同步性分析 | 第33-34页 |
3.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4页 |
3.2 抚远县景观类型演进 | 第34-36页 |
3.2.1 区域土地转移变化分析 | 第34-36页 |
3.2.2 土地变化动态度分析 | 第36页 |
3.3 抚远县景观格局变化 | 第36-42页 |
3.3.1 抚远县景观水平格局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3.3.2 抚远县景观类型格局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3.4 抚远县格局变化影响因素 | 第42-46页 |
3.4.1 选取影响因素依据 | 第42页 |
3.4.2 自然因素 | 第42-44页 |
3.4.3 社会因素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分析 | 第48-69页 |
4.1 抚远县2020年景观格局土地利用预测 | 第48-50页 |
4.1.1 CA-MARKOV模型数据转换 | 第48-49页 |
4.1.2 景观格局预测及精度评价 | 第49-50页 |
4.1.3 2020年土地利用模拟预测结果 | 第50页 |
4.2 抚远县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4.2.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50-52页 |
4.2.2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 第52-53页 |
4.2.3 土地利用结果趋势 | 第53-55页 |
4.3 抚远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对应分析 | 第55-63页 |
4.3.1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规律分析 | 第55-57页 |
4.3.2 土地利用对应分析可行性检验 | 第57-59页 |
4.3.3 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难度分析 | 第59-61页 |
4.3.4 土地利用类型相似性分析 | 第61-63页 |
4.4 基于分析结果的总体土地规划调整建议 | 第63-68页 |
4.4.1 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 第64-66页 |
4.4.2 集约节约建设用地 | 第66页 |
4.4.3 合理利用林草湿地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