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东地区传统村落街巷风貌特色及保护更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1.2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1 东北地区第14页
        1.3.2 传统村落第14-15页
        1.3.3 街巷第15页
        1.3.4 风貌第15-16页
        1.3.5 街巷风貌第16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6-24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第16-21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第21-23页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页
        1.5.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 研究框架第25-27页
第2章 传统村落街巷风貌础研究第27-37页
    2.1 传统村落街巷风貌的构成第27-28页
        2.1.1 自然要素第27-28页
        2.1.2 人工要素第28页
        2.1.3 人文要素第28页
    2.2 传统村落街巷风貌的特性第28-31页
        2.2.1 生态性第28-29页
        2.2.2 乡土性第29页
        2.2.3 审美性第29-30页
        2.2.4 文化性第30页
        2.2.5 特质性第30页
        2.2.6 表意性第30-31页
    2.3 传统村落街巷的类型第31-33页
        2.3.1 按尺度及重要性分类第31页
        2.3.2 按平面形态分类第31页
        2.3.3 按承载的社会功能分类第31-32页
        2.3.4 按两旁介质关系分类第32-33页
    2.4 街巷对于传统村落的重要性第33-36页
        2.4.1 交通联系的纽带第33-34页
        2.4.2 经济活动的载体第34页
        2.4.3 文化生活的场所第34-35页
        2.4.4 空间秩序的组织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街巷风貌特色第37-79页
    3.1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基本情况第37-40页
        3.1.1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入选概况第37-38页
        3.1.2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基本特征第38-40页
    3.2 街巷空间风貌特色第40-62页
        3.2.1 街巷肌理分析第40-42页
        3.2.2 街巷结构分析第42-43页
        3.2.3 街巷形态分析第43-47页
        3.2.4 街巷尺度分析第47-49页
        3.2.5 街巷界面分析第49-58页
        3.2.6 街巷节点分析第58-62页
    3.3 院落风貌特色第62-71页
        3.3.1 院落的基本构成第62-63页
        3.3.2 院落群体的空间组织第63-64页
        3.3.3 院落单体的平面类型第64-65页
        3.3.4 院落风貌特色分析第65-71页
    3.4 街巷环境设施风貌特色第71-75页
        3.4.1 街巷设施分析第71-73页
        3.4.2 街巷绿化分析第73-75页
    3.5 街巷人文风貌特色第75-78页
        3.5.1 必要性活动第76页
        3.5.2 自发性活动第76-77页
        3.5.3 社会性活动第77-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街巷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第79-107页
    4.1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79-87页
        4.1.1 存在的问题第79-84页
        4.1.2 影响因素第84-87页
    4.2 街巷风貌保护与更新原则第87-89页
        4.2.1 以人为本原则第87-88页
        4.2.2 整体性原则第88页
        4.2.3 融入现代原则第88页
        4.2.4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88-89页
    4.3 街巷空间风貌的保护与更新第89-100页
        4.3.1 延续街巷肌理第89-91页
        4.3.2 整合街巷结构第91-93页
        4.3.3 保持街巷形态第93-94页
        4.3.4 控制街巷尺度第94-95页
        4.3.5 传承街巷界面第95-98页
        4.3.6 拓展街巷节点第98-100页
    4.4 院落风貌的保护与更新第100-102页
        4.4.1 优化院落空间布局第100页
        4.4.2 进行现代功能植入第100-101页
        4.4.3 注重院落建设引导第101页
        4.4.4 加强荒废院落利用第101-102页
    4.5 街巷环境设施风貌的保护与更新第102-104页
        4.5.1 完善街巷绿化景观第102-103页
        4.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103-104页
    4.6 街巷人文风貌的保护与更新第104-106页
        4.6.1 原住民人气的集聚第104页
        4.6.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104页
        4.6.3 民俗活动的回归第104-105页
        4.6.4 文化内涵的展现第105-106页
    4.7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明收缩视角下严寒地区村庄空间优化策略
下一篇:基于景观格局演进的三江平原抚远县土地利用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