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历史街区交叉口交通条件分析 | 第19-51页 |
2.1 交叉口现状分析 | 第19-31页 |
2.1.1 交叉口调查及分析 | 第19-29页 |
2.1.2 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 第29-31页 |
2.2 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 第31-43页 |
2.2.1 行人到达规律 | 第31-35页 |
2.2.2 行人释放规律 | 第35-38页 |
2.2.3 行人过街时间规律 | 第38-43页 |
2.3 非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2.3.1 非机动车到达规律 | 第43-44页 |
2.3.2 非机动车释放规律 | 第44-45页 |
2.3.3 非机动车延误分析 | 第45页 |
2.4 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 | 第45-50页 |
2.4.1 机动车到达规律 | 第45-47页 |
2.4.2 机动车释放规律 | 第47-48页 |
2.4.3 机动车通行效益指标 | 第48-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基于慢行优先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 第51-58页 |
3.1 基于慢行优先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原则 | 第51-52页 |
3.2 基于慢行优先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 第52-56页 |
3.2.1 模型设定 | 第52-53页 |
3.2.2 目标函数 | 第53-55页 |
3.2.3 约束条件 | 第55页 |
3.2.4 模型总结 | 第55-56页 |
3.3 模型求解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考虑机动车通行效益的慢行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 | 第58-64页 |
4.1 考虑机动车通行效益的慢行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原则 | 第58页 |
4.2 考虑机动车通行效益的慢行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双层规划模型 | 第58-61页 |
4.2.1 双层规划模型的选取 | 第59页 |
4.2.2 上层规划模型 | 第59-60页 |
4.2.3 下层规划模型 | 第60-61页 |
4.2.4 双层规划模型总结 | 第61页 |
4.3 模型求解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历史街区交叉口慢行优先配时优化实例分析 | 第64-82页 |
5.1 基础数据调查 | 第64-67页 |
5.1.1 区位条件 | 第64-65页 |
5.1.2 几何条件 | 第65-66页 |
5.1.3 信号控制条件 | 第66-67页 |
5.2 交通特性分析 | 第67-70页 |
5.2.1 慢行交通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5.2.2 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5.3 现状问题总结及改善措施 | 第70-73页 |
5.3.1 现状问题 | 第71-73页 |
5.3.2 改善措施 | 第73页 |
5.4 基于慢行优先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分析 | 第73-77页 |
5.4.1 基于慢行优先的案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 第74-76页 |
5.4.2 模型的适用条件 | 第76-77页 |
5.5 考虑机动车通行效益的慢行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分析 | 第77-81页 |
5.5.1 考虑机动车通行效益的慢行优先案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 第77-80页 |
5.5.2 慢行优先配时方案与现状配时方案的差异 | 第80-81页 |
5.5.3 模型的适用条件 | 第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8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