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背景下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2.1 世界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 第18-21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2 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3 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 第23-25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环境分析 | 第27-45页 |
3.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3.1.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历程 | 第27页 |
3.1.2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 第27-30页 |
3.1.3 中国煤炭产业现状 | 第30-34页 |
3.2 中国煤炭产业的PEST分析 | 第34-38页 |
3.2.1 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3.2.3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6-37页 |
3.2.4 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3.3 中国煤炭产业的SWOT分析 | 第38-44页 |
3.3.1 优势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劣势分析 | 第40-41页 |
3.3.3 机遇分析 | 第41-42页 |
3.3.4 威胁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仿真研究 | 第45-64页 |
4.1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45-46页 |
4.2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SD模型构建 | 第46-54页 |
4.2.1 建模目的及边界确定 | 第46页 |
4.2.2 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变量设计 | 第46-48页 |
4.2.3 煤炭产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图 | 第48-49页 |
4.2.4 煤炭产业发展的系统流图 | 第49-50页 |
4.2.5 参数设定及主要方程式 | 第50-53页 |
4.2.6 模型检验 | 第53-54页 |
4.3 煤炭产业发展的仿真模拟 | 第54-56页 |
4.4 煤炭产业发展的情景模拟研究 | 第56-63页 |
4.4.1 情景分析法简介 | 第56-57页 |
4.4.2 情景分析框架设计 | 第57-59页 |
4.4.3 情景模拟研究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制定 | 第64-71页 |
5.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64-68页 |
5.1.1 战略指导思想 | 第64页 |
5.1.2 总体战略目标 | 第64-65页 |
5.1.3 发展战略选择 | 第65-68页 |
5.2 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 第68-69页 |
5.2.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第68页 |
5.2.2 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 第68-69页 |
5.2.3 推进煤炭国际贸易 | 第69页 |
5.2.4 优化煤炭产能结构 | 第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附录一:煤炭产业发展SD模型变量参数设定 | 第78-80页 |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