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发展氢能/燃料电池的重大意义 | 第15-16页 |
1.2 燃料电池概况 | 第16-21页 |
1.2.1 什么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6-18页 |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优势 | 第18-19页 |
1.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难点 | 第20-21页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 | 第21-24页 |
1.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页 |
1.3.2 催化剂催化反应过程与作用机理 | 第21-23页 |
1.3.2.1 氧还原反应-阴极反应 | 第21-23页 |
1.3.3 甲醇氧化阳极反应 | 第23-24页 |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设计理论与思路 | 第24-27页 |
1.4.1 Pt基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电催化性能的关系 | 第24-25页 |
1.4.2 Pt基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的关系 | 第25页 |
1.4.3 Pt基催化剂的设计要求和思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7-47页 |
2.1 Pt基纳米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7-44页 |
2.1.1 Pt基纳米晶的尺寸和形貌调控 | 第27-33页 |
2.1.2 Pt基纳米晶的结构调控 | 第33-41页 |
2.1.3 Pt基纳米晶的成分调控 | 第41-44页 |
2.2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实验试剂、设备及材料表征 | 第47-51页 |
3.1 纳米晶的制备 | 第47-49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3.2 材料表征 | 第49-51页 |
第四章 RhPt合金纳米枝晶的可控制备及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RhPt合金纳米枝晶的合成与甲醇氧化催化性能 | 第52-63页 |
4.2.1 RhPt合金纳米枝晶的合成 | 第52-53页 |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4.2.3 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 第59-61页 |
4.2.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Pd@Pt核壳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63-93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超薄Pt层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64-80页 |
5.2.1 超薄Pt层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 | 第64-66页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5.2.3 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 第73-79页 |
5.2.4 小结 | 第79-80页 |
5.3 Pd@Pt多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 第80-93页 |
5.3.1 引言 | 第80-81页 |
5.3.2 Pd@Pt多足结构纳米晶的制备 | 第81-82页 |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9页 |
5.3.4 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 第89-91页 |
5.3.5 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超薄Pt层RhPd@Pt核壳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93-111页 |
6.1 引言 | 第93-94页 |
6.2 Rh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94-102页 |
6.2.1 Rh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 | 第94-95页 |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5-97页 |
6.2.3 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 第97-101页 |
6.2.4 小结 | 第101-102页 |
6.3 RhPdPt八面体三元纳米晶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102-111页 |
6.3.1 RhPdPt八面体三元纳米晶的制备 | 第102页 |
6.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8页 |
6.3.3 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8-110页 |
6.3.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超薄Pt层CuPd@Pt核壳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1-117页 |
7.1 引言 | 第111页 |
7.2 Cu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 第111-117页 |
7.2.1 CuPd@Pt核壳纳米晶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7.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4页 |
7.2.3 甲醇氧化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4-115页 |
7.2.4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17-119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17-118页 |
8.2 创新点总结 | 第118页 |
8.3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致谢 | 第133-136页 |
个人简历 | 第136-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