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湖泊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 | 第10页 |
1.1.2 藻类溶解性有机氮特征及概述 | 第10-11页 |
1.1.3 藻类溶解氨基酸特征及概述 | 第11-12页 |
1.2 藻类DON与氨基酸的表征方法 | 第12-14页 |
1.2.1 有机氮及有机物的表征 | 第12-13页 |
1.2.2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表征 | 第13-14页 |
1.2.3 氨基酸浓度及组成表征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16-22页 |
2.1 室内培养实验设计 | 第16-17页 |
2.1.1 藻种介绍及培养 | 第16-17页 |
2.1.2 藻培养与EOM的提取 | 第17页 |
2.2 滇池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7-19页 |
2.2.1 滇池及采样点概述 | 第17-18页 |
2.2.2 水样采集及处理 | 第18-19页 |
2.2.3 藻类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9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4 试验数据测定 | 第20-21页 |
2.4.1 藻细胞密度测定 | 第20页 |
2.4.2 水质指标测定 | 第20页 |
2.4.3 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及平行因子法分析 | 第20-21页 |
2.4.4 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21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22页 |
第3章 3 种藻生长与氮代谢规律 | 第22-28页 |
3.1 藻生长变化曲线 | 第22-23页 |
3.2 3 种藻有机质代谢变化 | 第23页 |
3.3 3 种藻氮的代谢规律 | 第23-26页 |
3.3.1 3 种藻胞外滤液中氮含量的变化 | 第23-25页 |
3.3.2 藻生长时期氮形态变化分析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3 种藻EOM中有机氮特征 | 第28-35页 |
4.1 藻EOM荧光组分特征 | 第28-31页 |
4.1.1 平行因子法分析藻EOM三维荧光光谱 | 第28-30页 |
4.1.2 藻生长期荧光组分强度及变化 | 第30-31页 |
4.1.3 各荧光组分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4.2 藻EOM荧光组分与DON的关系 | 第31-33页 |
4.2.1 EOM中荧光组分与DON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4.2.2 EOM中各荧光组分占比变化 | 第32-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5章 3 种藻氨基酸代谢特征及对DON的贡献 | 第35-42页 |
5.1 藻EOM中氨基酸释放特征 | 第35-39页 |
5.1.1 EOM中DFAA与DCAA代谢特征 | 第35-37页 |
5.1.2 EOM中DFAA单体与DCAA单体代谢特征 | 第37-39页 |
5.2 藻EOM氨基酸与DON的关系 | 第39-4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6章 滇池藻华过程DON与氨基酸变化 | 第42-52页 |
6.1 滇池水华爆发及消亡期藻类分布 | 第42-43页 |
6.2 滇池水华爆发及消亡期氮含量及形态变化 | 第43-45页 |
6.3 滇池水华爆发及消亡期荧光光谱 | 第45-46页 |
6.4 滇池水华爆发及消亡期氨基酸的变化 | 第46-49页 |
6.5 对比室内培养与滇池水体中DON及氨基酸的变化 | 第49-5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