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产权异质性对中国传统机械制造业绩效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6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产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第16-17页
        2.1.1 产权理论第16页
        2.1.2 委托代理理论第16-17页
    2.2 异质性的相关理论第17-19页
        2.2.1 异质性的内涵第17-18页
        2.2.2 异质性与企业发展第18-19页
    2.3 产权异质性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2.3.1 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经济绩效比较分析第19页
        2.3.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第19-20页
    2.4 国内外关于产权异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第20-21页
        2.4.1 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比较第20页
        2.4.2 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比较第20-21页
    2.5 国内学者对中国机械制造业企业的研究第21-22页
    2.6 基本逻辑结构与问题假设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第24-31页
    3.1 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第24-26页
        3.1.1 传统机械制造业的界定第24页
        3.1.2 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行业总体现状阐述第24-25页
        3.1.3 东部、中部与西部传统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概括第25-26页
    3.2 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企业的产权差异分析第26-29页
        3.2.1 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产权异质性的描述第26-28页
        3.2.2 东中西部机械制造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分析第28-29页
    3.3 目前传统机械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第29-31页
        3.3.1 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第29页
        3.3.2 制造业产品结构低端,产业大而不强第29-30页
        3.3.3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第30页
        3.3.4 国家宏观政策关注度不够第30-31页
第四章 产权异质性对传统机械制造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1-43页
    4.1 分析思路与方法简介第31-32页
        4.1.1 实证分析思路第31页
        4.1.2 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法第31-32页
    4.2 数据与变量选取第32-34页
        4.2.1 数据来源第32页
        4.2.2 变量选取第32-34页
    4.3 基于面板数据的企业长期经济绩效行为研究第34-38页
        4.3.1 计量模型设定第34页
        4.3.2 计量方法论述第34-38页
        4.3.3 实证结果概括第38页
    4.4 基于面板数据的企业长期创新绩效行为研究第38-41页
        4.4.1 计量模型设定第38页
        4.4.2 计量方法论述第38-41页
        4.4.3 实证结果概括第41页
    4.5 主要结论与启示第41-43页
第五章 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绩效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第43-52页
    5.1 实证分析思路第43页
    5.2 数据与变量选取第43-44页
        5.2.1 数据来源第43页
        5.2.2 变量选取第43-44页
    5.3 东中西部企业长期经济绩效影响研究第44-48页
        5.3.1 计量模型设定第44页
        5.3.2 计量方法论述第44-48页
        5.3.3 实证结果概括第48页
    5.4 东中西部企业长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第48-51页
        5.4.1 计量模型设定第48页
        5.4.2 计量方法论述第48-51页
        5.4.3 实证结果概括第51页
    5.5 基于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52-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2页
    6.2 对策建议第52-55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的泡沫问题研究
下一篇:广西木薯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