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杂种优势利用 | 第15-18页 |
1.1.1 杂种优势机理 | 第15-17页 |
1.1.2 杂种优势利用及现状 | 第17-18页 |
1.2 配合力 | 第18-20页 |
1.2.1 配合力的测定 | 第19页 |
1.2.2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19-20页 |
1.3 群体改良 | 第20-26页 |
1.3.1 群体改良原理 | 第20-21页 |
1.3.2 群体改良创制新的种质资源 | 第21页 |
1.3.3 群体改良与种质资源的驯化 | 第21-22页 |
1.3.4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 第22-23页 |
1.3.5 群体改良的应用 | 第23-25页 |
1.3.6 群体改良在油菜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2.1 半同胞轮回群体的改良 | 第27页 |
2.2.2 杂交组合配置及田间试验 | 第27-28页 |
2.2.3 表型统计及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28页 |
2.2.4 植物总DNA提取 | 第28-29页 |
2.2.5 甘蓝型油菜 60K SNP芯片杂交 | 第29-30页 |
2.2.6 SNP基因型分型检测和标记筛选 | 第30页 |
2.2.7 轮回群体的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2.2.8 连锁不平衡检测 | 第31页 |
2.2.9 选择性消除分析 | 第31-32页 |
2.2.10 Fixed SNP分析 | 第32页 |
2.2.11 中双4号和中双5号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4-66页 |
3.1 R群体材料8个性状的表型变异 | 第34-35页 |
3.2 亲本材料配合力分析 | 第35-36页 |
3.3 杂种优势分析 | 第36-38页 |
3.4 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3.5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 | 第39-46页 |
3.6 优良株系的选择与下一轮群体构建 | 第46-47页 |
3.7 SNP的筛选,评价与分布 | 第47页 |
3.8 R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47-55页 |
3.8.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7-49页 |
3.8.2 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49-52页 |
3.8.3 全基因组LD分析 | 第52-55页 |
3.9 特殊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页 |
3.10 选择性消除分析 | 第55-61页 |
3.11 系谱育种历史的再现 | 第61-63页 |
3.12 Fixed SNP分析及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 第63-66页 |
4 讨论 | 第66-80页 |
4.1 C基因组在群体改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第66-68页 |
4.2 油菜育种所面临的瓶颈 | 第68-71页 |
4.3 杂种优势预测 | 第71-73页 |
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73-77页 |
4.5 基因组育种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7页 |
附录 | 第97-107页 |
附录1 | 第97-102页 |
附录2 | 第102-105页 |
附录3 | 第105-106页 |
附录4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