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设计体系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32页
        1.3.1 旅游公路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6-21页
        1.3.2 旅游公路设计及指标第21-25页
        1.3.3 旅游公路相关案例第25-31页
        1.3.4 研究空白第31-32页
    1.4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5 研究方法第33页
    1.6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设计体系研究第35-45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35-37页
        2.1.1 绿色基础设施第35页
        2.1.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第35-36页
        2.1.3 风景区规划理论第36页
        2.1.4 动视觉与交通心理学第36-37页
    2.2 旅游公路内涵及功能属性第37-38页
    2.3 旅游公路设计原则第38页
    2.4 旅游公路设计流程及方法第38-39页
    2.5 旅游公路资源评价第39-41页
    2.6 旅游公路分级第41-42页
    2.7 旅游公路设计内容第42-44页
        2.7.1 旅游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第42-43页
        2.7.2 旅游公路服务及附属设施设计第43页
        2.7.3 旅游公路廊道景观控制及产业开发第43-44页
    2.8 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选线设计研究第45-82页
    3.1 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第45-47页
        3.1.1 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第45-46页
        3.1.2 海南滨海旅游发展需求分析第46-47页
    3.2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资源调查与评价第47-57页
        3.2.1 行政区划分析第47-48页
        3.2.2 海岸带地貌类型分析第48-49页
        3.2.3 海岸线地理类型分析第49-51页
        3.2.4 植被类型分析第51页
        3.2.5 自然保护区分析第51-52页
        3.2.6 湿地保护区及主要河流分析第52页
        3.2.7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分析第52-53页
        3.2.8 文物保护单位分析第53页
        3.2.9 景区分级分析第53-54页
        3.2.10 旅游产业发展结构分析第54页
        3.2.11 城市发展空间类型分析第54-55页
        3.2.12 图层叠加综合分析第55-57页
    3.3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定位研究第57-59页
        3.3.1 总体目标第57-58页
        3.3.2 功能定位第58页
        3.3.3 基本原则第58-59页
        3.3.4 建设标准第59页
    3.4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选线设计研究第59-80页
        3.4.1 滨海旅游公路选线原则第59-60页
        3.4.2 滨海旅游公路选线设计第60-80页
    3.5 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路线设计关键指标研究第82-101页
    4.1 旅游公路控制要素第82-84页
        4.1.1 设计速度指标选择第82页
        4.1.2 建筑限界指标选择第82-83页
        4.1.3 设计荷载标准选择第83页
        4.1.4 设计洪水频率标准选择第83-84页
    4.2 平面线形设计指标第84-86页
        4.2.1 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的原则第84-85页
        4.2.2 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确定第85页
        4.2.3 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的确定第85-86页
        4.2.4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第86页
    4.3 纵面设计指标第86-89页
        4.3.1 基于汽车行驶特性的纵面设计要素分析第87页
        4.3.2 最大纵坡的确定第87-88页
        4.3.3 最大坡长的确定第88页
        4.3.4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第88-89页
    4.4 横断面设计指标第89-97页
        4.4.1 车道宽度第89-93页
        4.4.2 路肩宽度第93-95页
        4.4.3 临时(紧急)停车宽度第95页
        4.4.4 自行车道宽度第95-96页
        4.4.5 人行道宽度第96页
        4.4.6 景观台、休憩场所和停车区宽度第96页
        4.4.7 路基总宽度第96-97页
    4.5 旅游公路路面铺装类型第97-98页
        4.5.1 行车道路面铺装分析第97-98页
        4.5.2 自行车车道路面铺装分析第98页
    4.6 小结第98-101页
第五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服务及附属设施设计研究第101-122页
    5.1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第101-115页
        5.1.1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功能及特征第101页
        5.1.2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分类第101-102页
        5.1.3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布局第102-104页
        5.1.4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服务设施选址第104-113页
        5.1.5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构成要素第113-115页
    5.2 旅游公路标识与解说系统设计第115-119页
        5.2.1 引导标识系统分类第115-117页
        5.2.2 引导标识系统的作用第117-118页
        5.2.3 标识系统设计要点第118页
        5.2.4 解说系统布局第118-119页
        5.2.5 解说系统设计要点第119页
    5.3 旅游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计第119-121页
        5.3.1 交通安全设施分类与特点第119-120页
        5.3.2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第120-121页
    5.4 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廊道景观控制及产业开发第122-129页
    6.1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廊道景观控制第122-124页
        6.1.1 控制范围第122页
        6.1.2 控制要素第122-123页
        6.1.3 控制原则第123页
        6.1.4 控制要求第123-124页
        6.1.5 管理体制第124页
    6.2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廊道景观类型划分第124-126页
        6.2.1 借景式路段第125页
        6.2.2 造景式路段第125-126页
    6.3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沿线产业开发第126-129页
        6.3.1 旅游公路与产业融合第127-128页
        6.3.2 旅游公路与公路旅游第128-129页
第七章 海南滨海旅游公路万宁段工程实践研究第129-138页
    7.1 旅游公路资源调查分析第129-130页
    7.2 旅游公路设计定位第130-131页
        7.2.1 设计主题第130-131页
        7.2.2 设计原则第131页
    7.3 旅游公路选线设计第131-134页
        7.3.1 选线原则第131-132页
        7.3.2 路线方案选择第132页
        7.3.3 旅游公路横断面设计第132-134页
    7.4 旅游公路设计指标选择第134-135页
    7.5 主体设计及指标选择结果分析第135-136页
    7.6 旅游公路廊道管理实践第136-138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第138-143页
    8.1 结论第138-141页
    8.2 创新点第141页
    8.3 讨论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个人简介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野苹果31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与MdMYB4/44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下一篇:黄瓜赤霉素受体基因CsGID1a的功能验证与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