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 第10-12页 |
1.3.1 产业的快速发展 | 第11页 |
1.3.2 布局的优化成熟 | 第11-12页 |
1.3.3 品质的明显提高 | 第12页 |
1.3.4 加工业快速发展 | 第12页 |
1.3.5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 第12页 |
1.3.6 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背景 | 第14-19页 |
2.1 甘泉县背景 | 第14页 |
2.1.1 自然资源情况 | 第14页 |
2.1.2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4页 |
2.1.3 历史沿革及交通状况 | 第14页 |
2.2 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 第14-16页 |
2.2.1 竞争力分析 | 第14-16页 |
2.2.2 甘泉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原则 | 第16页 |
2.3 甘泉县蔬菜产业经历发展的五个阶段 | 第16-19页 |
2.3.1 第一阶段(1992年至1999年)为起步阶段 | 第16页 |
2.3.2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4年)为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2.3.3 第三阶段(2004年至2007年)为巩固阶段 | 第17页 |
2.3.4 第四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为提高阶段 | 第17页 |
2.3.5 第五阶段(2011年起至今)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阶段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 | 第19-23页 |
3.1 甘泉县蔬菜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3.1.1 甘泉县蔬菜种植现状 | 第19-20页 |
3.1.2 蔬菜产业经济效益现状 | 第20页 |
3.1.3 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0页 |
3.1.4 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现状 | 第20-21页 |
3.1.5 技术服务体系现状 | 第21页 |
3.2 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 | 第21-23页 |
3.2.1 扩大种植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 第21页 |
3.2.2 建设蔬菜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 | 第21页 |
3.2.3 发展循环农业,生产绿色蔬菜 | 第21页 |
3.2.4 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 第21-23页 |
第四章 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4.1 蔬菜规模发展不平衡 | 第23页 |
4.2 土地流转困难 | 第23页 |
4.3 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不够,产供销一体化未形成 | 第23页 |
4.4 群众文化和种植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 第23-24页 |
4.5 技术服务力量不足 | 第24页 |
4.6 生产布局不够合理,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依然存在 | 第24页 |
4.7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凸显 | 第24页 |
4.8 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系统滞后 | 第24-25页 |
4.9 蔬菜产品集中上市经济效益不可观 | 第25-26页 |
第五章 促进甘泉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26-34页 |
5.1 重视基础环节,稳步扩大规模 | 第26-27页 |
5.2 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 | 第27页 |
5.3 培育农头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社 | 第27-28页 |
5.4 加快全县农民群众教育培训 | 第28页 |
5.5 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完善各项服务 | 第28页 |
5.6 加强蔬菜生产环境监测和保护 | 第28-29页 |
5.7 推广新优技术,解决连作障碍问题 | 第29-33页 |
5.8 加快蔬菜深加工,建立健全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 | 第33页 |
5.9 建立完善的蔬菜信息网络系统 | 第33-3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