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采掘机械论文--地下采掘机械论文

全断面掘进机数字样机优化设计与功能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全断面掘进机发展概述第17-19页
        1.2.2 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9-21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1-24页
        1.3.1 盘形滚刀破岩机理研究第22页
        1.3.2 切削刀具磨损研究第22-23页
        1.3.3 注浆过程仿真研究第23页
        1.3.4 数字化样机仿真研究第23-24页
        1.3.5 虚拟施工系统开发第24页
    1.4 论文的总体框架第24-26页
第2章 盘形滚刀破岩分析与布局优化研究第26-51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盘形滚刀破岩机理第26-29页
        2.2.1 岩石损伤机理第26-28页
        2.2.2 盘形滚刀破岩理论第28-29页
    2.3 盘形滚刀破岩过程仿真研究第29-43页
        2.3.1 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第30-32页
        2.3.2 压痕试验仿真分析第32-38页
            2.3.2.1 FEM分析模型设置第32-33页
            2.3.2.2 法向力-贯入度关系仿真分析第33-35页
            2.3.2.3 不同地质条件下压痕试验仿真结果比较第35-38页
        2.3.3 滚刀线性切割岩石试验仿真分析第38-43页
            2.3.3.1 刀间距对破岩效果影响第38-39页
            2.3.3.2 FEM分析模型设置第39-41页
            2.3.3.3 仿真结果分析第41-43页
    2.4 滚刀布局优化研究第43-50页
        2.4.1 优化算法设计第44-46页
            2.4.1.1 安装半径优化第44-45页
            2.4.1.2 安装角度优化第45-46页
        2.4.2 滚刀布局优化实例第46-50页
            2.4.2.1 数值计算第46-48页
            2.4.2.2 力/力矩平衡分析第48-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切削刀具工作模拟与磨损研究第51-84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切削刀具工作原理第51-55页
        3.2.1 刀具工作方式第51-53页
        3.2.2 刀具受力分析第53-55页
    3.3 切削刀具工作过程仿真研究第55-74页
        3.3.1 FEM模型第55-59页
            3.3.1.1 仿真模型设置第55-57页
            3.3.1.2 仿真模型验证第57-59页
        3.3.2 刮刀切削砂土过程数值模拟第59-66页
            3.3.2.1 切深对刮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59-62页
            3.3.2.2 切削前角对刮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62-64页
            3.3.2.3 地质条件对刮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64-66页
        3.3.3 主切削刀切削砂土过程数值模拟第66-74页
            3.3.2.1 切深对主切削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66-69页
            3.3.2.2 切削前角对主切削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69-71页
            3.3.2.3 地质条件对主切削刀切削砂土过程的影响第71-74页
    3.4 切削刀具磨损预测研究第74-83页
        3.4.1 刀具磨损机理分析第74-75页
        3.4.2 磨损预测模型的建立第75-77页
        3.4.3 磨损预测模型系数拟合第77-83页
            3.4.3.1 切削刀具磨损测量第77-80页
            3.4.3.2 切削刀具表面受力分析第80-82页
            3.4.3.3 切削刀具磨损预测结果第82-83页
    3.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4章 注浆过程仿真研究与虚拟实现第84-113页
    4.1 引言第84页
    4.2 注浆工作机理第84-87页
        4.2.1 注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第84-86页
            4.2.1.1 注浆系统的主要功能第84-85页
            4.2.1.2 注浆系统的结构与种类第85-86页
        4.2.2 注浆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第86-87页
    4.3 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模式分析第87-91页
        4.3.1 浆液扩散原理第87-88页
        4.3.2 浆液扩散模型第88-89页
        4.3.3 浆液扩散实例数值计算第89-91页
            4.3.3.1 压力对扩散半径影响计算第89-90页
            4.3.3.2 注浆时间对扩散半径影响计算第90-91页
    4.4 注浆过程流体动力学仿真研究第91-104页
        4.4.1 FEM模型第91-94页
            4.4.1.1 实体建模第91-92页
            4.4.1.2 网格划分第92-94页
            4.4.1.3 边界条件设置第94页
        4.4.2 注浆过程仿真分析第94-104页
            4.4.2.1 注浆压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94-97页
            4.4.2.2 注浆时间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97-101页
            4.4.2.3 浆液粘度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101-104页
    4.5 虚拟环境下注浆过程的立体实现第104-112页
        4.5.1 粒子系统基本思想与实现原理第105-106页
        4.5.2 粒子系统基本属性第106-107页
        4.5.3 注浆过程模型创建第107-109页
            4.5.3.1 注浆场景模型第107页
            4.5.3.2 浆液粒子模型第107-109页
        4.5.4 注浆过程立体实现第109-112页
            4.5.4.1 基于粒子系统的注浆过程立体实现第109-111页
            4.5.4.2 实现效果第111-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5章 基于数字化样机的虚拟装配与仿真研究第113-136页
    5.1 引言第113页
    5.2 全断面掘进机数字化样机构建第113-120页
        5.2.1 数字化样机技术概述第113-115页
        5.2.2 构建数字样机与运动仿真分析第115-116页
            5.2.2.1 数字化样机几何模型构建第115页
            5.2.2.2 工作过程运动学分析第115-116页
        5.2.3 基于Division的虚拟装配研究第116-120页
            5.2.3.1 虚拟装配实现环境第116-117页
            5.2.3.2 全断面掘进机虚拟装配第117-119页
            5.2.3.3 虚拟环境下干涉检验第119-120页
    5.3 关键部件机械特性仿真研究第120-135页
        5.3.1 刀盘与盾体结构力学特性研究第120-126页
            5.3.1.1 驱动力计算第120-121页
            5.3.1.2 刀盘结构分析第121-125页
            5.3.1.3 盾体结构分析第125-126页
        5.3.2 管片安装机承载机构动力学分析第126-132页
            5.3.2.1 仿真分析过程第127-129页
            5.3.2.2 不同工作参数对负载变化的影响第129-131页
            5.3.2.3 承载机构强度分析第131-132页
        5.3.3 管片安装机抓取机构刚柔混合分析第132-135页
            5.3.3.1 刚柔混合分析模型建立第132-133页
            5.3.3.2 仿真分析结果分析第133-135页
    5.4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6章 基于虚拟现实的全断面掘进机虚拟施工系统开发与研究第136-170页
    6.0 引言第136页
    6.1 系统开发背景第136-144页
        6.1.1 虚拟现实技术第136-141页
            6.1.1.1 虚拟现实技术分类第136-138页
            6.1.1.2 虚拟现实立体显示原理第138-139页
            6.1.1.3 虚拟现实领域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39-141页
        6.1.2 虚拟施工系统功能与结构第141-144页
            6.1.2.1 系统功能第141-142页
            6.1.2.2 系统结构第142-144页
    6.2 OpenFlight数据格式的建模研究第144-152页
        6.2.1 建模工具MultiGen Creator功能模块第144-145页
        6.2.2 基于OpenFlight数据格式的建模过程第145-147页
        6.2.3 视景仿真模型建模关键技术分析第147-152页
            6.2.3.1 模型层次结构第147页
            6.2.3.2 纹理映射(texture mapping)的原理及应用第147-149页
            6.2.3.3 地形转换算法第149-150页
            6.2.3.4 公告牌(Billboard)技术第150页
            6.2.3.5 实例(instance)技术的应用第150-151页
            6.2.3.6 多层次细节应用(LOD)第151-152页
    6.3 基于VEGA的视景仿真模型驱动研究第152-159页
        6.3.1 虚拟视景驱动原理第152-153页
        6.3.2 虚拟视景驱动关键技术第153-159页
            6.3.2.1 多通道渲染实现第153-154页
            6.3.2.2 碰撞检测第154-156页
            6.3.2.3 其他特效第156-159页
    6.4 交互式仿真程序开发第159-168页
        6.4.1 仿真程序架构第159-160页
        6.4.2 软件各模块功能简介第160-162页
            6.4.2.1 工程设置模块第160-161页
            6.4.2.2 零部件与刀具库模块第161页
            6.4.2.3 驱动部件控制模块第161-162页
            6.4.2.4 实时工况显示模块第162页
        6.4.3 虚拟施工关键环节第162-166页
            6.4.3.1 内部多自由度联动模拟第162-164页
            6.4.3.2 刀具磨损监控模拟第164-166页
        6.4.4 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测试第166-168页
            6.4.4.1 盾构机初始位姿调整第166-167页
            6.4.4.2 仿真渲染通道设置第167页
            6.4.4.3 虚拟施工过程及效果第167-168页
    6.5 本章小结第168-17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70-172页
    7.1 结论第170-171页
    7.2 建议第171-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82-184页
作者简介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陕甘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带特征及预测研究
下一篇:注塑成型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方法研究